根据学校的实际生活 比较把德育视为教育工作与把之视为教育目的的差别。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大学本科 已帮助: 时间:2024-02-29 12:59:26

根据学校的实际生活,比较把德育视为教育工作与把之视为教育目的的差别。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难度:⭐⭐⭐

题库:大学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标签:目的,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解答

用户头像

499***613

2024-02-29 12:59:26

正确答案:把德育视为教育目的和把德育视为教育工作两种观点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德育的地位和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和德育的载体和实施者有所改变这两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德育的地位和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两种观点将德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完全改变意味着德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德育目的论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和中心位置任何工作都是围绕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道德素质为核心的。而德育工作论只是将德育看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的工作和学校其他工作一样相提并论实际上并不一定有利于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学校德育中来。 (2)德育的载体和实施者有所改变在把德育视为教育目的的观点的指引下学校的所有课程、全部活动都是德育的载体全体教师都是德育的实施者。而把德育视为教育工作的观点则认为应该单独配备德育的课程和书籍并配备与之相应的专职或兼职的德育工作者队伍。这种分工制度本意是为了增强学校德育的作用实际上不利于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 总之这两种观点无论从德育的地位和性质还是从德育的载体和实施者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有德育“工作化”的倾向因此需要淡化德育的“工作意识”强化德育的“目的意识”使德育健康稳步发展。
把德育视为教育目的和把德育视为教育工作两种观点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德育的地位和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和德育的载体和实施者有所改变这两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德育的地位和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两种观点将德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完全改变,意味着德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德育目的论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和中心位置,任何工作都是围绕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道德素质为核心的。而德育工作论只是将德育看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的工作,和学校其他工作一样相提并论,实际上并不一定有利于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到学校德育中来。(2)德育的载体和实施者有所改变在把德育视为教育目的的观点的指引下,学校的所有课程、全部活动都是德育的载体,全体教师都是德育的实施者。而把德育视为教育工作的观点则认为,应该单独配备德育的课程和书籍,并配备与之相应的专职或兼职的德育工作者队伍。这种分工制度本意是为了增强学校德育的作用,实际上不利于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总之,这两种观点无论从德育的地位和性质,还是从德育的载体和实施者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有德育“工作化”的倾向,因此需要淡化德育的“工作意识”,强化德育的“目的意识”,使德育健康稳步发展。

上一篇 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7

下一篇 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二层次三因素说”。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