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心理学中 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这两种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请帮

大学本科 已帮助: 时间:2024-02-28 21:41:29

在儿童心理学中,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两种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难度:⭐⭐⭐

题库:大学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标签:儿童心理,有两种,观点

参考解答

用户头像

415***612

2024-02-28 21:41:29

正确答案:在心理学史上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曾经围绕儿童自我中心言语问题展开过一场著名的争论他们在儿童自我中心主义概念、心理发展观和儿童社会化等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对立的观点。 (1)皮亚杰的观点是: 1)自我中心言语是指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讲话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讲话。自我中心言语不具有社交性质言语的机能只是用来刺激、伴随、加强、补充行动的或通过言语用幻想的满足代替行动而不是当作一种沟通思想的手段。 2)在3岁之前儿童最初的语言主要是自我中心言语它占全部言语的四分之三;3~6岁自我中心言语逐渐减少占全部言语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7岁以后减至四分之一弱。 3)从七八岁起儿童表现出想和别人共同活动的欲望并开始试图改进交流思想的方法和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正是在这个年龄自我中心言语逐渐丧失了它的重要性随着儿童之间协调关系的发展自我中心言语开始萎缩。 (2)维果茨基根据他的观察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认为: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并不仅仅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伴随物。除了成为一种表述手段和解除紧张的手段以外它在特定的意义上很快成为儿童寻求和规划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维果茨基提出了对儿童自我中心言语问题与皮亚杰不同的解释: 1)儿童自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语言作为儿童与成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性具有交际功能。 2)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在组织儿童的活动、形成儿童的智力行为中起着指导和调节的作用因此它既有交际功能又有调节功能是儿童特有的思维工具。 3)自我中心言语是形式上的外部言语与功能上的内部言语的结合是从社会化语言向个人的内部言语过渡的必要阶段和中间环节。随着儿童心理的成熟它沿着上升而不是下降的曲线发展自我中心言语最终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化为内部言语。
在心理学史上,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曾经围绕儿童自我中心言语问题展开过一场著名的争论,他们在儿童自我中心主义概念、心理发展观和儿童社会化等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对立的观点。(1)皮亚杰的观点是:1)自我中心言语是指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讲话,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讲话。自我中心言语不具有社交性质,言语的机能只是用来刺激、伴随、加强、补充行动的,或通过言语用幻想的满足代替行动,而不是当作一种沟通思想的手段。2)在3岁之前,儿童最初的语言主要是自我中心言语,它占全部言语的四分之三;3~6岁自我中心言语逐渐减少,占全部言语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7岁以后减至四分之一弱。3)从七八岁起,儿童表现出想和别人共同活动的欲望,并开始试图改进交流思想的方法和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正是在这个年龄,自我中心言语逐渐丧失了它的重要性,随着儿童之间协调关系的发展,自我中心言语开始萎缩。(2)维果茨基根据他的观察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认为: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并不仅仅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伴随物。除了成为一种表述手段和解除紧张的手段以外,它在特定的意义上很快成为儿童寻求和规划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维果茨基提出了对儿童自我中心言语问题与皮亚杰不同的解释:1)儿童自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语言作为儿童与成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性,具有交际功能。2)儿童自我中心言语在组织儿童的活动、形成儿童的智力行为中起着指导和调节的作用,因此它既有交际功能又有调节功能,是儿童特有的思维工具。3)自我中心言语是形式上的外部言语与功能上的内部言语的结合,是从社会化语言向个人的内部言语过渡的必要阶段和中间环节。随着儿童心理的成熟,它沿着上升而不是下降的曲线发展,自我中心言语最终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化为内部言语。

上一篇 自我同一性是___________的主要发展任务。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下一篇 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