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2℃时 溶解15g甲物质 至少需要 g水。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溶解15g甲物质,至少需要 g水。 (2)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对烧杯中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b.析出固体的质量:甲>乙 c.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 d.溶剂的质量:甲﹤乙 |
参考解答
⑴50 ⑵b |
试题分析:(1)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物质,故t2℃时,溶解15g甲物质,至少需要50g水。 (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结合题意分析。 a.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均有溶质析出,即溶液仍均饱和,且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b.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故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物质析出固体的质量较多,正确; c.根据a的分析可知,从t2℃降温到t1℃时,甲、乙均为饱和溶液,错误; d.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即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
相似问题
如右图所示 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 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 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
如右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 、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
下图是A 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 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固体治理A
下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治理AB(填“>”、“<”或“=”);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g。
30oC时 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和乙 分别加入10g水 使其充分溶解 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实验
30oC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2中的a表示甲的溶解度
(5分) 20℃时 将等质量的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 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现象如
(5分)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
下图是A 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 A 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其原因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其原因是。(2)t2℃时,60gA溶于10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