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与写作能力测试题。 (1)请简要介绍一下我国的“211工程'和“985工程”。 (2)“有人
教育评论与写作能力测试题。 (1)请简要介绍一下我国的“211工程"和“985工程”。 (2)“有人认为,‘211’和‘985工程’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投入上的不均衡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无法体现教育政策的公平性。” 对这些观点你怎样看?请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解答
正确答案:(1)“211工程”和“985工程”概述 ①“211工程”概述。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概括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它是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为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准备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决策。“211工程”的大学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等。 这一工程的实施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其立足国内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11工程”自“九五”期间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②“985工程”概述。 “985工程”是国家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一项高等教育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个方面。“985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部部长周济担任“985工程”建设工作小组组长由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担任。“985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建立高等学校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牢牢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坚持跨越式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通过实施该工程调整和优化了高等学校的学科结构和方向将一大批优秀人才充实进师资队伍提高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增强了所建高等学校的整体实力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985工程”的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2)两种观点都具有合理性但不全面这是因为: ①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其分配有别于商品如果分配不公平将会造成政府形象和作用的扭曲触及社会公正的底线; 第二经研究教育具有通过促进社会流动和改变收入分配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居于弱势的社会群体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教育不公平将阻塞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 第三教育具有复制和放大现有社会秩序的作用教育的不公平能使现有的社会不公平加剧并使其范围扩大不公平的教育将大规模地再生产社会不公平; 第四教育凝结着社会对未来的期望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人发展的起点。因此教育不公平既是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不公平的反映又不同于社会其他领域的不公平会损害公众对社会发展的预期更容易使社会心理失衡。 ②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教育机会公平。它的一个极端是教育机会均等但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谁能享受这些教育资源要有相应的选择机制。另一个是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虽然必定存在发展的差异但是不应存在由学生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和学校条件、教师态度等外部原因引起的个体差异。 ③在教育机会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第一种观点主张从实现社会公平的理想出发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公平为最高原则。这种观点认为:社会应当把受教育者看成全社会成员的权利全体学龄儿童必须有完全平等的教育机会。为实现此目标社会应当不遗余力地扩大教育机会增加教育投资总量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绝对平等地分摊到所有学龄人口身上从而实现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这种观点被人们认为是带有强烈的平等主义倾向。 第二种观点认为必须以效率为最高原则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应绝对服从经济效率的需求。这种观点主张只有生产力得到了高速度的发展教育的公平才能保障否则就没有解决公平问题的物质基础。 第三种观点主张公平与效率并重、互相兼顾。这种观点认为效率是改善社会公平状况的物质保证。反过来公平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保证。没有效率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没有公平也不会有真正的效率。二者相互制约和依存。 ④这种教育现象反映的是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矛盾实质是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即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配置。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是显性的直接与某些人群的利益相关对社会心理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如果从系统、全面的角度认识和分析“211工程”和“985工程”是我国为提高教育质量实行的策略。这两种观点都只看到了一方面教育公平或教育效率应该全面把握其意义和影响。既要看到“211工程”和“985工程”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的意义但同时要看到它们会影响教育政策的公平性。总之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和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使得大多数的人接受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追求的方向。
(1)“211工程”和“985工程”概述①“211工程”概述。“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211工程”的主要精神概括为:“211工程”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它是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为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准备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决策。“211工程”的大学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等。这一工程的实施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其立足国内,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11工程”自“九五”期间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②“985工程”概述。“985工程”是国家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一项高等教育建设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个方面。“985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部部长周济担任,“985工程”建设工作小组组长由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担任。“985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建立高等学校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牢牢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资源,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发挥优势,坚持跨越式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通过实施该工程,调整和优化了高等学校的学科结构和方向,将一大批优秀人才充实进师资队伍,提高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增强了所建高等学校的整体实力,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985工程”的院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两种观点都具有合理性,但不全面,这是因为:①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其分配有别于商品,如果分配不公平将会造成政府形象和作用的扭曲,触及社会公正的底线;第二,经研究,教育具有通过促进社会流动和改变收入分配,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居于弱势的社会群体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教育不公平将阻塞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第三,教育具有复制和放大现有社会秩序的作用,教育的不公平能使现有的社会不公平加剧并使其范围扩大,不公平的教育将大规模地再生产社会不公平;第四,教育凝结着社会对未来的期望,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人发展的起点。因此,教育不公平既是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不公平的反映,又不同于社会其他领域的不公平,会损害公众对社会发展的预期,更容易使社会心理失衡。②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教育机会公平。它的一个极端是教育机会均等,但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谁能享受这些教育资源,要有相应的选择机制。另一个是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虽然必定存在发展的差异,但是不应存在由学生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和学校条件、教师态度等外部原因引起的个体差异。③在教育机会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第一种观点主张,从实现社会公平的理想出发,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公平为最高原则。这种观点认为:社会应当把受教育者看成全社会成员的权利,全体学龄儿童必须有完全平等的教育机会。为实现此目标,社会应当不遗余力地扩大教育机会,增加教育投资总量,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绝对平等地分摊到所有学龄人口身上,从而实现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这种观点被人们认为是带有强烈的平等主义倾向。第二种观点认为,必须以效率为最高原则,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应绝对服从经济效率的需求。这种观点主张,只有生产力得到了高速度的发展,教育的公平才能保障,否则就没有解决公平问题的物质基础。第三种观点主张,公平与效率并重、互相兼顾。这种观点认为,效率是改善社会公平状况的物质保证。反过来,公平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保证。没有效率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没有公平也不会有真正的效率。二者相互制约和依存。④这种教育现象,反映的是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矛盾实质是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即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配置。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是显性的,直接与某些人群的利益相关,对社会心理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如果从系统、全面的角度认识和分析,“211工程”和“985工程”是我国为提高教育质量实行的策略。这两种观点都只看到了一方面,教育公平或教育效率,应该全面把握其意义和影响。既要看到“211工程”和“985工程”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的意义,但同时要看到它们会影响教育政策的公平性。总之,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和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使得大多数的人接受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追求的方向。
相似问题
简述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的关系。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简述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的关系。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实证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宾塞B.梅伊曼C.杜威D.克伯屈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实证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斯宾塞B.梅伊曼C.杜威D.克伯屈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 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的教育学派是A.
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的教育学派是A.马克思主义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
试述在教育学研究中如何处理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试述在教育学研究中如何处理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教育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教育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