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C D E F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A含有3个能级 且每个能级所含的电子数相
A、B、C、D、E、F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含有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所含的电子数相同;C的最外层有6个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D是短周期元素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F除最外层原子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其余能层均充满电子。G元素与D元素同主族,且相差3个周期。 (1)元素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E的最高价含氧酸中E的杂化方式为 。 (3)F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 (4)DE,GE两种晶体,都属于离子晶体,但配位数不同,其原因是 。 (5)已知DE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若将DE晶胞中的所有E离子去掉,并将D离子全部换为A原子,再在其中的4个“小立方体”中心各放置一个A原子,且这4个“小立方体”不相邻。位于“小立方体”中的A原子与最近的4个A原子以单键相连,由此表示A的一种晶体的晶胞(已知A—A键的键长为a c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该晶胞中含有 个A原子,该晶体的密度是 g·cm-3(列式表示)。 ![]() |
参考解答
(1)C<O<N (2)sp3杂化 (3)3d104s1 (4)正负离子的半径比不同 (5)8 ![]() |
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为碳;D为Na,C为O,所以B只能为N;E为Cl;F为第4周期的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为4s1,为Cu; G为Cs;(5)NaCl晶胞中有Na+4个,所以碳晶胞中含有4+4个碳原子,1 mol晶胞的质量为96 g,一个晶胞的质量为![]() ![]() ![]() ![]() ![]() ![]() ![]() ![]() ![]() |
相似问题
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B.由于C和O互为
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N>CB.由于C和O互为等电子体,所以可以推断O的电子式为C.根据岩浆晶出规则,Ca0比Mg0更容易在
漂白精的有效成分是NaClO 其所含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1 C.-1 D.
漂白精的有效成分是NaClO,其所含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1 C.-1 D.+2
(1)已知X Y Z为第三周期元素 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电离能/kJ·mol-1I1I2
(1)已知X、Y、Z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电离能 kJ·mol-1I1I2I3I4X5781 8172 74511 578Y7381 4517 733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 B C D E F G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① 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F、G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① 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 ②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和氢化物
A B C均为短周期元素 可形成A2C和BC2两种化合物。A B 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A原子的K层
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可形成A2C和BC2两种化合物。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的K层的电子数目只有一个,B位于A的下一周期,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