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时 将等质量的a 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人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 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I所示
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人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I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2)图2中, (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溶液的浓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解度 |
参考解答
⑴ a ⑵ 乙 ⑶ B |
(1)在图1烧杯中,a物质有剩余,不能继续溶解,形成的一定是饱和溶液;b物质没有剩余,无法判断是否还可继续溶解,不能判断是否饱和。 (2)因为如图I是“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人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根据a物质有剩余,b物质没有剩余可知;在t2℃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从图2可看出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乙应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甲应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由于温度的降低a的溶解度会降低,所溶解的溶质会减少,溶液的浓度也会减小,溶剂质量不变。 点评:可根据图1判断是否为饱和溶液。根据二者在t2℃的溶解度大小判断其图像。根据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物质的溶解度变化特点判断降温造成的影响。 |
相似问题
(6分)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010203040506070溶解度
(6分)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 ℃010203040506070溶解度 gKNO313 320 931 645 863 985 5110138KCl27 631 034 037 040 042 645 5
右图是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2℃时 溶解15g甲物质 至少需要 g水。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2℃时,溶解15g甲物质,至少需要g水。(2)t2℃时,在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从t2
如右图所示 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 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 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
如右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 、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
下图是A 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 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固体治理A
下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治理AB(填“>”、“<”或“=”);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g。
30oC时 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和乙 分别加入10g水 使其充分溶解 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实验
30oC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2中的a表示甲的溶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