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力学上 对于热和功的正与负是怎样规定的?定义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时 为什么要强调“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温
在热力学上,对于热和功的正与负是怎样规定的?定义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时,为什么要强调“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一个过程QP与QV在什么情况下相等、近似相等、相差不大?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解答
正确答案:热力学上规定体系从环境吸热为正体系向环境放热为负;体系对环境做功为正环境对体系做功为负。 在研究的无非体积功的体系和反应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定义为:当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强调生成物的温度和反应物的温度相同只有这样反应热才真正是化学反应引起的热量变化。如果不严格地定义反应热效应就会使反应热效应失去上述的意义。 同一个反应的QP和QV的关系可以写作 QP=QV+△nRT ①式中△n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 由式①可以看出当反应物与生成物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n=0)时或反应物与生成物全是固体或液体时恒压反应热与恒容反应热相等。其实这种相等仍是近似的因为反应前后凝聚相的△pV虽然相当小却不为零。 即使是有体积改变的气相反应QP和QV的数值也相差不大。 只有体积不发生改变的纯气相反应才有QP=QV。
热力学上规定,体系从环境吸热为正,体系向环境放热为负;体系对环境做功为正,环境对体系做功为负。在研究的无非体积功的体系和反应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定义为:当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时,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强调生成物的温度和反应物的温度相同,只有这样,反应热才真正是化学反应引起的热量变化。如果不严格地定义反应热效应,就会使反应热效应失去上述的意义。同一个反应的QP和QV的关系可以写作QP=QV+△nRT①式中,△n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差。由式①可以看出,当反应物与生成物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n=0)时,或反应物与生成物全是固体或液体时,恒压反应热与恒容反应热相等。其实这种相等仍是近似的,因为反应前后凝聚相的△pV虽然相当小,却不为零。即使是有体积改变的气相反应,QP和QV的数值也相差不大。只有体积不发生改变的纯气相反应,才有QP=QV。
相似问题
设n(n≥3)阶矩阵若矩阵A的秩为n-1 则a必为A.1.B.C.-1D.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设n(n≥3)阶矩阵若矩阵A的秩为n-1,则a必为A.1.B.C.-1D.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结合图2-1到图2-4 正确理解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的规律。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结合图2-1到图2-4,正确理解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的规律。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通过直线设f(x y z)=exyz2 其中z=z(x y)是由x+y+z+xyz=0确定的隐函数
通过直线设f(x,y,z)=exyz2,其中z=z(x,y)是由x+y+z+xyz=0确定的隐函数,则fz(0,1,一1)=_____.设f(x,y,z)=exyz2,其中z=z(x,y)是由x+y+z+xyz=
设曲线L上位于xOy平面第一象限内任意一点M处的切线总与y轴相交 交点为A 已知 且曲线L为过点(3
设曲线L上位于xOy平面第一象限内任意一点M处的切线总与y轴相交,交点为A,已知,且曲线L为过点(3/2,3/2),求曲线L的方程.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在讨论供求关系时 某商品的需求量 供给量和价格均被看作时间n的函数 n取整数型离散值.传统的基本动态
在讨论供求关系时,某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均被看作时间n的函数,n取整数型离散值.传统的基本动态供需均衡模型为 模型表明,现期需求依赖于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