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酸 碱 盐的知识后 对课本中“酸 碱 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课本中“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句话产生了兴趣,展开了探究性学习。 ⑴【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⑵【活动探究】该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四组实验,发现均能反应,请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硝酸钡溶液与稀硫酸 ②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 ③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④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 。 ⑶【理论分析】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的溶液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 ①中有Ba 2+ + SO42- → BaSO4↓ ②中有H + + CO32- → H2O + CO2↑ ③中有H + + OH- → H2O ④中有 两种离子,所以才发生化学反应。 ⑷【得出结论】经过分析,该小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是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主要条件。 ⑸【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 ![]() ⑹【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
参考解答
⑵ Ba(NO3)2 + K2CO3 ='=' BaCO3↓+ 2KNO3 ⑶ Ba2+ 和CO32- ⑸HCO3- Ca 2+ ⑹ Ba(NO3)2 + 2AgCl ='=' 2AgNO3 + BaCl2↓ |
分析:(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能发生反应的原因; (5)根据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了碳酸,碳酸易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将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符号填入圆圈内; (6)根据四种化合物中氯化钡和硝酸银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因,分析四种化合物中在溶剂B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化合物,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2)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反应的方程式是:Ba(NO3)2+K2CO3═BaCO3↓+2KNO3; (3)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可知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生成物中有碳酸钡沉淀生成,所以,Ba2++CO32-→BaCO3↓; (5)由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了碳酸,碳酸易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将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符号填入圆圈内,如图: ![]() (6)在溶剂A中,氯化钡和硝酸银发生反应的原因是生成的氯化银在溶剂A中溶解性很小,形成了沉淀,由此可知,在溶解B中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物质的溶解性也一定很小,根据给出的物质在溶剂B的溶解性分析,氯化钡的溶解性最小,在溶剂B中能够反应的两种物质是氯化银和硝酸钡生成了氯化钡沉淀:反应的方程式是:Ba(NO3)2+2AgCl=BaCl2↓+2AgNO3. 故答为: (2)Ba(NO3)2+K2CO3═BaCO3↓+2KNO3; (3)Ba2++CO32-→BaCO3↓; (5)HCO3-,Ca2+; (6)Ba(NO3)2+2AgCl=BaCl2↓+2AgNO3. |
相似问题
某同学根据土法制烧碱的原理 在100mL水中徐徐加入一定量的纯碱和熟石灰 充分搅拌后过滤。请完成20
某同学根据土法制烧碱的原理,在100mL水中徐徐加入一定量的纯碱和熟石灰,充分搅拌后过滤。请完成20~22题。小题1:该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组成作出了两种合
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 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造成这
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试管内外A.温度差B.重力差C.压
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 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
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稀盐酸,发现没有明显现象。为了判断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
请结合下图回答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问题:(1)指出仪器名称:a__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
请结合下图回答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问题:(1)指出仪器名称:a______;(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若选用______装置制备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②__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以上______(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