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
(6分)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上述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2)30℃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 (3)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提纯。 (4)若要在某一温度下,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KNO3和NaCl饱和溶液,则该温度所在的范围是 。 (5)右图试管中盛放的是室温下KNO3饱和溶液(底部有少量未溶的KNO3),若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不断搅拌,能使试管中固体溶解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干冰 E.生石灰 |
参考解答
![]() |
本题考查的是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根据图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2)从表中可查出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 (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比较大,所以要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的方法; (4)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KNO3和NaCl饱和溶液需要它们具有相同的溶解度,通过图表数据可知在20-30℃时它们的溶解度才有相等的可能; (5)只有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才能使固体溶解,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的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要想升温,物质溶于水需要放出热量,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溶于水都放出热量,故选AE。 |
相似问题
(丰台24)右图是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把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 则三
(丰台2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把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a >b >cB.c >b
右图是甲 乙 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右图可得到的信息有(写两条):⑴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右图可得到的信息有(写两条):⑴⑵⑶ t2℃时,使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最佳方法分别是:甲,乙,丙。
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 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 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的
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的硝酸钾,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
(3分)A和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⑴ t1℃时分别配制A和B的饱和溶液各100克 则加入水的质量
(3分)A和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⑴ t1℃时分别配制A和B的饱和溶液各100克,则加入水的质量A _______­­­ B (填“>”、“=”或“
据文字记载 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日晒风吹使海水
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C.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