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 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 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 进行下表所列的
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下表所列的不同实验(实验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______(填“向外”.“向内”或“不”)移动.活塞移动较快的是_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 (2)①实验3中的实验现象是:剧烈反应,针筒活塞迅速______(填“向外”.“向内”或“不”)移动.反应后将针筒置于空气中使其温度慢慢恢复至常温,发现此过程中针筒活塞慢慢向内移动,此现象说明实验3的反应为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实验3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操作及现象是: 操作:打开弹簧夹K,压缩活塞使气体慢慢导出,______.现象:______. ③旋转甲.乙两个针筒,使中间导管口朝下,打开弹簧夹K,移动活塞,将实验3针筒中溶液压入滴有酚酞的20mL水中,溶液立即显______色,写出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
参考解答
(1)由于碳酸钠、碳酸氢钠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针筒中压强增大,活塞向外移动;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大于碳酸钠的,所以装有碳酸氢钠的针筒活塞移动更快,即活塞移动较快的是实验2, 故答案为:向外;实验2; (2)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导致针筒中压强增大,针筒向外移动;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气体体积减小,根据题意“温度慢慢恢复至常温,发现此过程中针筒活塞慢慢向内移动”,说明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气体体积减小,所以针筒活塞向内移动, 故答案为:向外;放热; ②实验3反应后甲针筒内有少量气体,该气体为氧气,可以使用带火星的小木条进行检验,方法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氧气, 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置于导管口;小木条复燃; ③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显示碱性,滴入酚酞溶液显示红色, 故答案为:红;2Na2O2+2H2O═4NaOH+O2↑. |
相似问题
用于鉴别K2CO3和KHCO3的溶液 最适宜的方法应当是()A.焰色反应B.滴加Ba(OH)2溶液C
用于鉴别K2CO3和KHCO3的溶液,最适宜的方法应当是()A.焰色反应B.滴加Ba(OH)2溶液C.加入少量盐酸D.滴加CaCl2稀溶液
已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第二步是过氧化氢分
已知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钠;第二步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某校合作学习探究小组对过氧
试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下列说法 其中不正确的是( )A.Cs2CO3比CsHCO3稳
试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Cs2CO3比CsHCO3稳定B.CsOH是一种强碱C.可能存在Cs2O2D.Cs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K后面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过量CO2与K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过量CO2与K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足量NaOH溶液与Ca(HCO3)2溶液反应:________
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钠熔化成小球在液面四处游动B.有无色
将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钠熔化成小球在液面四处游动B.有无色气体生成C.溶液底部有紫红色物质生成D.溶液中有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