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大学本科 已帮助: 时间:2024-08-13 15:13:17

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难度:⭐⭐⭐

题库:大学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标签:商业银行,基本原则,正确答案

参考解答

用户头像

498***873

2024-08-13 15:13:17

正确答案: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 (1)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存贷款规模、资产结构、自有资金比例和资金自给率水平以及资金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等。 商业银行的盈利是指业务收入减去业务支出的净额。业务收入是指资产收益和服务性收入的总和。资产收益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此外商业银行还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这些服务的收入通常被列入“表外业务”收入服务性收入也是当代商业银行重要的收入途径。业务支出包括各项存款的利息支出和费用支出、营业外损失和上缴的税收等。商业银行利润的总体计算公式是:银行利润=利息收入+其他收入一利息支出一其他支出一税收。 (2)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流动性在这里有两层含意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随时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经常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需资金。一般情况下流动性是指前者即资产的变现能力。为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方面的要求银行在安排资金运用时一方面要使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必须力求负债业务结构合理并保持较强的融资能力。 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客户的平均存款规模、资金自给率水平、清算资金的变化规律、贷款经营方针、银行资产质量以及资金管理体制等。 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流动性是银行实现其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重要保证。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资金需求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商业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①作为资金来源的客户存款和银行的其他借人资金要求银行能够保证随时提取和按期归还这主要靠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来保证。②企业、家庭和政府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多种贷款需求也需要及时组织资金来源加以满足。③银行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来保证。④在银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投资风险难以预料经营目标并非能完全实现需要一定的流动性作为预防措施。 在银行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并不是流动性愈高愈好。事实上过高的资产流动性会使银行失去盈利机会甚至出现亏损;过低的流动性则可能使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客户流失、丧失资金来源甚至会因为挤兑导致银行倒闭。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这种“度”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生命线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而这一“度”既没有绝对的数量界限又需要在动态的管理中保持这就要求银行经营管理者及时果断地把握时机和做出决策。当流动性不足时要及时补充和提高;当流动性过高时要尽快安排资金运用提高资金的获利能力。 (3)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安全性的反面就是风险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性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 影响商业银行安全性原则的因素主要有客户的平均贷款规模、贷款的平均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对象的行业和地区分布以及贷款管理体制等。 商业银行坚持安全性原则的主要意义在于: 第一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永恒课题。银行业的经营活动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银行的债权人要求按期还本付息;二是对银行的债务者要求按期还本付息。这种信用活动的可靠程度是银行经营活动的关键。可靠性在多大程度上被确认又称为确定性。安全性原则就是要增强这种确定性。与此对应的是风险性也即不确定性。在银行经营活动中由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等种种原因存在着多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等这些风险直接影响银行本息的按时收回削弱甚至丧失银行的清偿能力危及银行本身的安全。所以银行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性原则尽力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和分散风险。 第二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决定其是否存在潜伏的危机。与一般工商企业经营不同银行自有资本所占比重很小远远不能满足资金的运用。它主要依靠吸收客户存款或对外借款用于贷款或投资所以负债经营成为商业银行的基本特点。由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所决定若银行经营不善或发生亏损就要冲销银行自有资本来弥补倒闭的可能性是随时存在的。 第三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必须坚持稳定经营的方针。首先这有助于减少资产的损失增强预期收益的可靠性。不顾一切地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事实上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营运资产才能增加收益。其次只有坚持银行的安全稳健才能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因为一家银行能否立足于世的关键就是银行的信誉而信誉主要来自于银行的安全。所以要维持公众的信心稳定金融秩序有赖于银行的安全经营。 由此可见安全性原则不仅是银行盈利的客观前提也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仅是银行经营管理本身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安定的需要。 (4)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 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作为经营管理者协调商业银行的三原则关系既达到利润最大化又照顾到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具有正相关关系。流动性较大的资产风险就小安全性也就高。而盈利性较高的资产由于时间一般较长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流动性和安全性就比较差。因此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呈反方向变动。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商业银行由于缺乏适当的流动性最终导致银行倒闭。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者要依据商业银行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通过多种金融资产的组合寻求“三性”的最优化。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1)盈利性原则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目的是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效益的体现。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存贷款规模、资产结构、自有资金比例和资金自给率水平,以及资金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等。商业银行的盈利是指业务收入减去业务支出的净额。业务收入是指资产收益和服务性收入的总和。资产收益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此外,商业银行还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这些服务的收入通常被列入“表外业务”收入,服务性收入也是当代商业银行重要的收入途径。业务支出包括各项存款的利息支出和费用支出、营业外损失和上缴的税收等。商业银行利润的总体计算公式是:银行利润=利息收入+其他收入一利息支出一其他支出一税收。(2)流动性原则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借贷的能力。流动性在这里有两层含意,即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随时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经常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需资金。一般情况下,流动性是指前者,即资产的变现能力。为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方面的要求,银行在安排资金运用时,一方面要使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必须力求负债业务结构合理,并保持较强的融资能力。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客户的平均存款规模、资金自给率水平、清算资金的变化规律、贷款经营方针、银行资产质量以及资金管理体制等。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流动性是银行实现其安全性和盈利性的重要保证。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资金需求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商业银行保持适当的流动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①作为资金来源的客户存款和银行的其他借人资金要求银行能够保证随时提取和按期归还,这主要靠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来保证。②企业、家庭和政府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多种贷款需求,也需要及时组织资金来源加以满足。③银行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来保证。④在银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投资风险难以预料,经营目标并非能完全实现,需要一定的流动性作为预防措施。在银行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并不是流动性愈高愈好。事实上,过高的资产流动性会使银行失去盈利机会甚至出现亏损;过低的流动性则可能使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客户流失、丧失资金来源,甚至会因为挤兑导致银行倒闭。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这种“度”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生命线,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而这一“度”既没有绝对的数量界限,又需要在动态的管理中保持,这就要求银行经营管理者及时果断地把握时机和做出决策。当流动性不足时,要及时补充和提高;当流动性过高时,要尽快安排资金运用,提高资金的获利能力。(3)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安全性的反面就是风险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性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影响商业银行安全性原则的因素主要有客户的平均贷款规模、贷款的平均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对象的行业和地区分布以及贷款管理体制等。商业银行坚持安全性原则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永恒课题。银行业的经营活动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银行的债权人要求按期还本付息;二是对银行的债务者要求按期还本付息。这种信用活动的可靠程度是银行经营活动的关键。可靠性在多大程度上被确认,又称为确定性。安全性原则就是要增强这种确定性。与此对应的是风险性,也即不确定性。在银行经营活动中,由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等种种原因,存在着多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等,这些风险直接影响银行本息的按时收回,削弱甚至丧失银行的清偿能力,危及银行本身的安全。所以,银行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循安全性原则,尽力避免风险、减少风险和分散风险。第二,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决定其是否存在潜伏的危机。与一般工商企业经营不同,银行自有资本所占比重很小,远远不能满足资金的运用。它主要依靠吸收客户存款或对外借款用于贷款或投资,所以负债经营成为商业银行的基本特点。由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所决定,若银行经营不善或发生亏损,就要冲销银行自有资本来弥补,倒闭的可能性是随时存在的。第三,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必须坚持稳定经营的方针。首先,这有助于减少资产的损失,增强预期收益的可靠性。不顾一切地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事实上,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营运资产,才能增加收益。其次,只有坚持银行的安全稳健,才能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因为一家银行能否立足于世的关键就是银行的信誉,而信誉主要来自于银行的安全。所以,要维持公众的信心,稳定金融秩序,有赖于银行的安全经营。由此可见,安全性原则不仅是银行盈利的客观前提,也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仅是银行经营管理本身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安定的需要。(4)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原则,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作为经营管理者,协调商业银行的三原则关系,既达到利润最大化,又照顾到银行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是极为重要的。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与流动性具有正相关关系。流动性较大的资产,风险就小,安全性也就高。而盈利性较高的资产,由于时间一般较长,风险相对较高,因此流动性和安全性就比较差。因此,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往往呈反方向变动。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商业银行由于缺乏适当的流动性,最终导致银行倒闭。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谈起。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者,要依据商业银行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通过多种金融资产的组合,寻求“三性”的最优化。

上一篇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试图要解决哪些问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下一篇 简述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