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下列说法中 符合实验安全规范要求的是
(1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验安全规范要求的是 (填序号字母)。 ① 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② 在实验室做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备二氧化氮的实验时,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 ③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加热CuO至高温,然后立即通入H2使反应发生 ④实验中当有少量的过氧化钠剩余时,用纸包裹好后将其放入垃圾桶中 (2)某学习小组用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及部分产物的性质(装置中的铜丝可适当上下抽动)。 ![]() ① 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欲使反应迅速停止,可采取的措施为 。 ② 若装置②用来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性质,在装置②的试管中加入的试剂为品红试液,通入气体后,现象为 ,此现象证明该气体产物具有 性。 ③ 装置③中盛有某单质的水溶液,用来检验气体产物的还原性,则该单质的水溶液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 实验最后,要将图①大试管中的液体与水混合,以观察颜色检验存在的离子,从安全角度考虑,混合的方法应该是 。 ⑤ 实验中,在所用仪器及仪器间连接都完好的情况下,同学们仍闻到了较强的刺激性气味,说明此实验的整套装置设计有缺陷,会造成空气污染。改进此实验装置的方法是 。 |
参考解答
(共12分)(1)(2分)①② (2)(10分)①向上(向外)抽动铜丝,使铜丝脱离浓硫酸(1分); ②品红试液退色(1分),漂白性(1分); ③氯水(或溴水、碘水)(1分),Cl2 + SO2 + 2H2O =' 2HCl' + H2SO4(2分); ④将①中大试管中冷却后的部分液体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2分); ⑤ 在装置③处连一个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以吸收有毒尾气(2分) |
试题分析:(1)有些气体具有毒性,例如NO2,所以应该在通风厨中进行,选项①②正确。氢气是可燃性气体,应该先进行纯度的检验,③不正确;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且极易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不能随意丢弃,④错误,答案选①②。 (2)①根据装置的特点可知,欲使反应迅速停止,可采取的措施是向上(向外)抽动铜丝,使铜丝脱离浓硫酸即可。 ②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SO2,SO2具有漂泊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SO2具有还原性,而氯水或溴水以及碘水都有氧化性,SO2能使它们褪色,所以检验SO2的还原性时,可以利用氯水(或溴水、碘水)。 ④由于大试管中还有浓硫酸,而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将①中大试管中冷却后的部分液体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⑤由于SO2属于大气污染物,所以必须有尾气处理装置,即在装置③处连一个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以吸收有毒尾气。2的性质、检验以及尾气处理等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基础性强,学生不难得分。该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相似问题
发酵粉是一种生产面制品和膨化食品的化学膨松剂 由小苏打 臭粉(碳酸氢铵) 明矾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研
发酵粉是一种生产面制品和膨化食品的化学膨松剂,由小苏打、臭粉(碳酸氢铵)、明矾中的两种物质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不同品牌的发酵粉的化学成分
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A.硝基苯和酒精 B.溴苯和溴C.甲苯和四氯化碳D.硝基苯和水
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A.硝基苯和酒精 B.溴苯和溴C.甲苯和四氯化碳D.硝基苯和水
(8分)现有Ca(OH)2 Na2CO3 BaCl2 NaOH 盐酸 稀硫酸六种溶液 它们存在如图所
(8分)现有Ca(OH)2、Na2CO3、BaCl2、NaOH、盐酸、稀硫酸六种溶液,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图中每条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回答下列问
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苯 己烷 四氯化碳B.乙酸乙酯 乙醇 四氯化碳C.乙酸 乙醇 四氯化
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A.苯、己烷、四氯化碳B.乙酸乙酯、乙醇、四氯化碳C.乙酸、乙醇、四氯化碳D.己烷、乙醇、乙酸
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A.苯中的甲苯(溴水)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NaOH溶
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A.苯中的甲苯(溴水)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NaOH溶液)C.乙醇中的乙酸(NaOH溶液)D.乙醇中的水(新制的C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