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4分)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产生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1)他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根据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 (2)欲使白磷在热水中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 ,白磷完全燃烧后,往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证明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 (3)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解答
(1) 温度达到着火点、跟氧气接触 (2)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 (3) 使酒精与空气隔绝 |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来考虑; (2)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有酸生成. (3)考查根据燃烧条件来灭火,但应注意酒精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解:(1)水中的白磷缺少氧气不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也不燃烧,从而找到燃烧的两个条件,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着火点、跟氧气接触. (2)水中的白磷因为缺少氧气而不燃烧,故通入白磷使其与氧气接触而燃烧.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故答案为: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3)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应采取隔绝空气的方法来灭火或降温. 故答案为:使酒精与空气隔绝并降温. 点评: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
相似问题
(4分)“釜底抽薪”运用了什么灭火原理?“杯水车薪”为什么不能把火熄灭?
(4分)“釜底抽薪”运用了什么灭火原理?“杯水车薪”为什么不能把火熄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B.干冰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这是化学变化中的吸热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B.干冰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这是化学变化中的吸热现象C.某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这种气体一
如图 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 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 低的蜡烛后熄灭 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
(2011年湖北黄石 11题)古语道“人要实 火要虚” 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 通常架
(2011年湖北黄石,11题)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
古语道“人要实 火要虚” 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 通常架空些 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B.增大木柴与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