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回答问题。(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2)20℃时 向100 g水中加入36 g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 (2)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36 g氯化铵,充分溶解后得到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氯化钠,若使氯化钠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4)有一杯80℃的KNO3不饱和溶液(如图A,水为100 g),经过如下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忽略不计)。 ![]() ① C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② 有关三个烧杯中溶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B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在变化过程中,溶解度一定发生改变 c.由60℃降温至50℃时溶液质量有可能减少 d.A到B的变化过程中,溶液中溶质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
参考解答
(1)硝酸钾 (2)不饱和 (3)加水 (4)① 31.6 ② a |
试题分析:(1)硝酸钾溶液,即硝酸钾的水溶液,故其中的溶质为硝酸钾。 (2)根据表格可知,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g,即20℃时每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37.2g而达到饱和状态,故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6g氯化铵,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3)根据表格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所以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钠,只有36g氯化钠溶解,剩余14g没有溶解,所以若使氯化钠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水。 (4)①根据表格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而结合图示可知,C烧杯中有溶质析出,故该溶液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所以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 ②根据题意分析。 a、根据表格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由于B烧杯中没有晶体析出,所以所以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错误; b、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而在变化过程中,温度由60℃降至20℃,所以溶解度一定发生改变,正确; c、如果溶液在降温至50℃前就已得到恰好饱和的溶液,则降温至50℃时,就会有溶质析出,那么溶液的质量就会减少,正确; d、A到B的变化过程中,由于没有晶体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用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特征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相似问题
硝酸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盐。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质量分数为4.04%的硝酸钾溶液可作
硝酸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盐。请按要求填写下列有关空格: (1)质量分数为4 04%的硝酸钾溶液可作为番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该营养液(填 “属于”或
(5分)右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
(5分)右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2) 图中b表示的溶解度曲线。(3)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NaCl和KNO3
下图是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 ℃时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
如图是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B.降低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乙溶液都变饱和C.t℃时
(5分)(2012?昭通)如图 A B 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5分)(2012?昭通)如图,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