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 ℃时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甲 乙(填“>”、“<”或“=”)。 (3)把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B.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4)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珐码盒)、烧杯和___________(填序号)。 A.酒精灯;B .药匙;C.玻璃棒;D.漏斗;E.铁架台;F.量筒;G 胶头滴管 |
参考解答
(1)t1 ;(2)< ;(3)A ;(4)BCFG |
试题分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在教材上已有原型,不难从图像中看出甲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逐渐增大,乙物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逐渐降低。(1)非常明显,温度为t1时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从图像中找到文图为t2时候,甲的溶解度远大于乙,说明相同溶剂里能溶解更多的甲物质,注意题目是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加入水配制成饱和溶液,所以,乙需要的溶剂会更多,配制成的溶液质量会更大,故应填写<;(3)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要参照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升高温度,乙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所以要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增加溶质、减少溶剂等多个途径,所以正确的是A选项,B和D选项说法太片面,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达到目的,如果是增加溶质变成饱和溶液,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会增大,如果是升高温度变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减少,故C选项也是错误的;(4)此题对学生掌握实验知识要求全面,必须回想教材上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需要的步骤和仪器,称量-溶解-加溶剂-搅拌等环节实验,不难排除ADE,故答案是BCFG. 点评:溶解度和配制溶液的实验知识是初中化学考核的重点,同学们应强化此项专题的训练。 |
相似问题
如图是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B.降低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乙溶液都变饱和C.t℃时
(5分)(2012?昭通)如图 A B 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
(5分)(2012?昭通)如图,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_________
如图是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2℃时 向18g NaC
如图是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2℃时,向18g NaCl固体加入50g 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B.0℃时,
右图是甲 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 50g甲的饱和溶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B.t2℃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
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 甲 乙两物质
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C.t1℃时甲、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