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国家信用在我国的开展?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大学本科 已帮助: 时间:2024-08-14 03:38:59

如何认识国家信用在我国的开展?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难度:⭐⭐⭐

题库:大学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标签:在我国,正确答案,请帮忙

参考解答

用户头像

469***874

2024-08-14 03:38:59

正确答案:国家信用指国家或其附属机构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机构发行债券或借人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它以国家为主体主要用于弥补财政开支不足和进行生产性投资。它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按期限可分为国库券?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按发行方式可分为公开征募和银行承销。主要信用工具有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 建国初期我国推崇“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思想和做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发行国债。到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至今增长速度较快。而且近年来每年发行额递增。这主要是因为: (1)财政赤字增加。20世纪80年代随着分配格局向个人企业倾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渐降低到1993年才有所回升。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我国通货紧缩的困境积极财政政策被广泛采用用于各项基建投入建设。由于收入的减少和支出的增加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只能依靠国债来弥补。 (2)弥补赤字的方式改变。过去财政赤字依靠银行透支弥补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现在财政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被禁止了国家只能发行国债弥补赤字进一步推动了国债的发行需要。 (3)国债累积效应。由于国债是硬债务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过去发行的国债余额逐渐累积其每年应付利息也逐年递增在财政收入不能有效增加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发新债来偿还到期国债本息。 (4)强化政府职能的必然结果。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方面个人企业收入增加使银行资金充裕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减少形成了“大银行小财政”的局面。近年来中央提出“振兴财政”的口号强化政府职能增加基建投资改善经济结构。在短期税收收入不能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债发行成为首选。 国家信用是一个弥补财政开支的有力手段但不能无限制的使用。如果国债规模过大发行过快可能造成偿债风险累积最终使财政不堪重负无法到期偿还本息。在过去某些拉美国家就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陷入了金融和经济危机。因此我国利用国家信用的同时也要严格注意控制风险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力求在经济循环过程中自行形成还债能力。
国家信用指国家或其附属机构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机构发行债券或借人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它以国家为主体,主要用于弥补财政开支不足和进行生产性投资。它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按期限可分为国库券?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按发行方式可分为公开征募和银行承销。主要信用工具有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建国初期,我国推崇“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思想和做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发行国债。到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至今,增长速度较快。而且近年来,每年发行额递增。这主要是因为:(1)财政赤字增加。20世纪80年代,随着分配格局向个人企业倾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渐降低,到1993年才有所回升。与此同时,为了应对我国通货紧缩的困境,积极财政政策被广泛采用,用于各项基建投入建设。由于收入的减少和支出的增加,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只能依靠国债来弥补。(2)弥补赤字的方式改变。过去财政赤字依靠银行透支弥补,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现在财政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被禁止了,国家只能发行国债弥补赤字,进一步推动了国债的发行需要。(3)国债累积效应。由于国债是硬债务,到期必须还本付息。过去发行的国债余额逐渐累积,其每年应付利息也逐年递增,在财政收入不能有效增加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发新债来偿还到期国债本息。(4)强化政府职能的必然结果。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方面个人企业收入增加,使银行资金充裕,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减少,形成了“大银行,小财政”的局面。近年来中央提出“振兴财政”的口号,强化政府职能,增加基建投资,改善经济结构。在短期税收收入不能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债发行成为首选。国家信用是一个弥补财政开支的有力手段,但不能无限制的使用。如果国债规模过大,发行过快,可能造成偿债风险累积,最终使财政不堪重负,无法到期偿还本息。在过去,某些拉美国家就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陷入了金融和经济危机。因此我国利用国家信用的同时,也要严格注意控制风险,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力求在经济循环过程中自行形成还债能力。

上一篇 货币供求论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下一篇 可贷资金论(The Loanable Funds Theory of Interest)请帮忙给出正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