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时 将一定量A(不含结晶水)的不饱和溶液均分为三份 分别加热蒸发 然后冷却至t℃ 已知三份溶液分
t℃时,将一定量A(不含结晶水)的不饱和溶液均分为三份,分别加热蒸发,然后冷却至t℃,已知三份溶液分别蒸发水的质量为10g、20g、30g,析出A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 g、b g、c 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 )
|
参考解答
第一份溶液蒸发溶剂10g,析出a g晶体后,得到饱和溶液,设为A. 第二份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分解为第一步:先蒸发溶剂10g,析出a g晶体,得到A(同于甲的析晶过程); 第二步:对饱和溶液A继续处理,再蒸发溶剂10g,再析出晶体(b-a)g,仍得到饱和溶液,设为B.由此可知此温度下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为
第三份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分解为第一步:先蒸发溶剂20g,析出bg晶体,得到B(同于乙的析晶过程);第二步:对饱和溶液B继续处理,再蒸发溶剂10g,再析出晶体(c-b)g,仍得到饱和溶液; 由此可知此温度下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为
因为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为一定值,则有
(或利用20g水中所含溶质的量作为相等关系得:c-a=2(b-a),整理可得c=2b-a) 故选B. |
相似问题
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 有下列方法:(1)降低温度:(2)升高温度;(3)
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有下列方法:(1)降低温度:(2)升高温度;(3)加同种溶质;(4)加溶剂;(5)恒温蒸发溶剂.可
某同学将烧杯内的甲溶液(杯底无固体)经某种操作后 变成乙溶液且烧杯底出现了一定量的溶质(甲 乙溶液中
某同学将烧杯内的甲溶液(杯底无固体)经某种操作后,变成乙溶液且烧杯底出现了一定量的溶质(甲、乙溶液中的溶质相同,且都不含结晶水),则下列说法不
18℃时 某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在此温度下 向30mL水中加入10g该物质(不含结晶水) 充分溶解
18℃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在此温度下,向30mL水中加入10g该物质(不含结晶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33 3%B.25%C.20%D.10%
如图是A B 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 若分别采用升高温度 蒸发溶剂 增加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若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之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
如图所示 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 请说明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 “变小”
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请说明在下列情况下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如果在恒温时加入一定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