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认识燃烧 科学地利用燃烧 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某兴趣小组进
(6分)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 [收集证据]实验中获得了如下实验事实: ①A试管内的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B试管内的红磷不燃烧。 [得出结论]结论1:依据上述实验事实 (选填序号)可知: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结论2:依据上述实验事实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 [拓展延伸]若将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换成实心橡皮塞,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是: ;若去除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在实验中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是一些与燃烧有关的成语的文学解释,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以下成语的化学含义。 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
参考解答
[得出结论①②(1分)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分) [拓展延伸 试管爆裂或橡皮塞冲出(1分) 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进入大气,造成污染(1分) [知识运用氧气充足时燃烧更旺(1分) 由于隔离了可燃物,所以不能继续燃烧(1分) |
试题分析:[得出结论结论1:依据上述实验事实:①A试管内的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结论2:依据上述实验事实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拓展延伸 若将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换成实心橡皮塞,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是:试管爆裂或橡皮塞冲出,因为磷燃烧使得试管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 若去除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在实验中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进入大气,造成污染。 [知识运用 煽风点火蕴含着的化学知识是:氧气充足时燃烧更旺; 釜底抽薪蕴含着的化学知识是:由于隔离了可燃物,所以不能继续燃烧。 点评: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以:1、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方法有:1、撤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白磷着火点较低,红磷着火点较高,但它们燃烧后都生成五氧化二磷。 |
相似问题
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A.B.C.D.
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A.B.C.D.
“5.31”林甸大火和“6.3”德惠大火给全国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
“5 31”林甸大火和“6 3”德惠大火给全国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自来水扑灭B.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
下列一些事故处理方法中 不正确的是A.厨房油锅起火 立即盖上锅盖B.发现重大火情 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下列一些事故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厨房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B.发现重大火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C.图书馆的书籍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 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O2B.N2C.CH4D.CO2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O2B.N2C.CH4D.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