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联系 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再滴加稀盐酸,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右图: ![]() 该实验中观察到现象是 ,其反应实质是 。 |
参考解答
(1)C+ H2O![]()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加稀盐酸,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液体(1分) H+和OH-结合成H2O(1分) |
分析:(1)根据微观模拟图,结合图例的说明,判断反应中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并根据判断结果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根据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 (2)利用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变色反应进行分析,结合图示找到反应前后离子的变化情况得到反应的实质性问题. 解答:解:(1)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表示由一个O原子两个H原子构成的H2O分子;表示由C原子构成的单质碳C;表示由一个C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的CO分子;表示由两个H原子构成的H2分子;所以该反应为高温条件下,单质碳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属于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的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C+H2O ![]() (2)酚酞遇碱会变成红色,酸与碱会发生中和反应使溶液的碱性不断减弱,直至消失,通过比较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钠离子和氯离子是不变的,而反应前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没有了,变成了水分子,这也是中和反应的本质. 故答案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再滴加稀盐酸,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液体;H+和OH-反应生成了水分子. |
相似问题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不正确的是 ( )A.打开盛装浓氨水的瓶塞 会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打开盛装浓氨水的瓶塞,会闻到刺激性气味——分子在不断运动B.气体压缩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
在宏观 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1)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 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习的特点。(1)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2)
已知: 分别代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当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 用微观示意图表示为:
已知: 分别代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当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用微观示意图表示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图示
(2011年山东临沂 2题)在下列物质中 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B.苛性钠C.稀盐酸D.空气
(2011年山东临沂,2题)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海水B.苛性钠C.稀盐酸D.空气
2011年3月11日 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爆炸 使防辐射成为热点话题.“吃碘防辐射”的说法造成社会上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爆炸,使防辐射成为热点话题 “吃碘防辐射”的说法造成社会上短暂的“盐荒” 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碘元素B.碘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