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问每空0.5分 其余每空1分 共5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
(1)、(2)问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共5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 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段,放入水中, 看到蜡烛浮于水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2) 将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如图甲)看到蜡烛逐渐熔化,此时石蜡发生的变化是 变化;点燃蜡烛,看到石蜡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观察火焰,发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层,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上(如图乙)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位于火焰的 部的火柴梗最先发黑,由此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要说明蜡烛燃烧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应证明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请设计一实验加以验证: 。 (4) 将蜡烛点燃后罩上一只烧杯(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发现蜡烛火焰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你提出一个与蜡烛有关,需要再探究的新问题:_________ ___。 |
参考解答
(1)蜡烛的密度比水小(0.5分) (2)物理 外焰 蜡烛火焰中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每空0.5分) (3)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杯壁有水雾生成(1分) (4)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1分) (5)蜡烛燃烧时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1分) |
分析:(1)要正确分析这一现象,须从石蜡的物理性质进行思考; (2)①欲知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须知两者的概念和区别; ②欲知火柴梗的那一部分最先碳化,须知火焰的温度那一部分最高; (3)设计实验方案时应先假设蜡烛燃烧可能产生哪些新物质,才能正确设置实验; (4)欲知蜡烛熄灭的原因,须知蜡烛燃烧所需的条件; (5)预提出问题,须知蜡烛性质,据此提出问题. 解答:解:(1)如果石蜡溶于水,它会溶于水中,变成溶液,而不会浮在水面,如果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它可能会沉入水底,故可判断石蜡难溶于水且其密度比水的小; (2)①因为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看到蜡烛逐渐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和能量的变化,故属于物理变化; ②因为蜡烛火焰中外焰部分温度最高,所以位于火焰的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碳化,故答案为:外焰,蜡烛火焰中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3)因为石蜡中含有碳、氢元素,所以如发生化学变化,可能会生产水或二氧化碳,故设计可证明有水或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方案,故答案为: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烛熖上方,观察杯壁有水雾生成或在烛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杯壁有浑浊出现; (4)因为蜡烛燃烧需要有氧气,罩上烧杯后,隔绝了氧气与蜡烛接触,缺少了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故蜡烛会熄灭. 故答案为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 (5)因为石蜡中含有碳、氢元素,所以如发生化学变化,可能会生产水或二氧化碳,故设计的问题是:蜡烛燃烧时是否有二氧化碳(或水)生成. |
相似问题
下表是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空气NH3CH4HClO2密度/g?L-11.2930.7
下表是五种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空气NH3CH4HClO2密度 g?L-11 2930 77l0 7171 6291 43溶解性--极易溶难溶极易溶不易溶其中既能用排水法,又能
(4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1分 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 展开了下列
(4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1分 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1)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请利用下列装置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图一中a和b的仪器
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请利用下列装置回答相关问题.(1)写出图一中a和b的仪器名称:a______ b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 设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
现有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2)选用A装置可以制
现有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2)选用A装置可以制备的一种气体是______,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