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 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 铁 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选填字母)
(1)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选填字母) (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活动性)关系最大。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和 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据有关资料报导,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或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保护金属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选填字母) 。 (A.节约金属资源 B.减少矿物开采,合理利用资源 C.防止钢铁生锈) (3)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常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即可留下红色的印迹,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如图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 步骤①中,金属X是 ; 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参考解答
(1)C (2)水 氧气 涂油漆等 AB (3)Fe+CuSO4=FeSO4+Cu (4)Fe 除去过量的Fe ![]() |
试题分析:(1) 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越不容易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也越难以从化合态转化成游离态,所以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金属的活动性关系最大;(2)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单质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以及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的过程,防止铁生锈除去这两个条件之一即可,所以刷漆、涂油,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都可以阻止铁生锈,回收利用铁制品是为了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矿物开采;(3)硫酸铜溶液和铁接触会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单质,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4)根据实验方案图可知,加入的过量金属为单质铁,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硫酸亚铁,过滤出的金属混合物为铁单质和铜单质,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可以将铁单质溶解掉,剩余固体为金属铜,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金属X为铁,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完全除去剩余的铁单质,方程式为 ![]() 点评:中考出题越来越以置换反应为材料来出推断题,通常比较简单,考察基础知识,考生应注意平时的积累。 |
相似问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和纯毛织物B.人体为了补钙 可以长期饮用含钙较多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和纯毛织物B.人体为了补钙,可以长期饮用含钙较多的硬水C.公园里大理石雕像被腐蚀,这是“温室效
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 CaCO3 BaCl2 Na2SO4 NaOH中的三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
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三种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以下实验:分析实验过程,回答:⑴白色粉末中一定有,一定没有;
(6分)收集蜡烛燃烧产生的CO2往往混有很多杂质 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收集纯净的CO2。A中
(6分)收集蜡烛燃烧产生的CO2往往混有很多杂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收集纯净的CO2。A中分液漏斗盛有足量液体,锥形瓶内有燃着的足量的蜡烛和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氮气和氧气——闻气味 B.二氧化锰和木炭——观察颜色C.碳酸钙和硫酸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氮气和氧气——闻气味 B.二氧化锰和木炭——观察颜色C.碳酸钙和硫酸铜——观察能否溶于水 D.氢气和一氧化碳——点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KCl(K2CO3)加足量稀硫酸 过滤 蒸发 结晶B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KCl(K2CO3)加足量稀硫酸、过滤、蒸发、结晶B.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