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木制文物常处于水饱和状态 出土后若任其自然干燥将收缩 变形.一种保持文物原状的方法是:将95份(
出土木制文物常处于水饱和状态,出土后若任其自然干燥将收缩、变形.一种保持文物原状的方法是:将95份(质量) K2SO4?A12(SO4)3?24H2O(明矾)和5份H2O混合加热到90℃制成饱和溶液,并继续加热到92°C~95°C,将木制文物浸渍其中.待明矾充分渗人,使明矾溶液取代木材中的水分后,趁热将文物从明矾溶液中取出,冷却至室温.明矾在文物中结晶,再在文物外部涂一层亚麻油.求90℃时明矾的溶解度(回答大于某值即可,但要写出计算过程.已知明矾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显著变化). |
参考解答
将95份(质量)K2SO4?A12(SO4)3?24H2O(明矾)和5份H2O混合加热到90℃制成饱和溶液,假设为95克明矾溶于5克水中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溶质为K2SO4?A12(SO4)3,其质量为95g×
溶剂水的质量等于:95g-52g+5g=48g. 设90℃时K2SO4?A12(SO4)3的溶解度是S.
得:S=108.3克 答:90℃时明矾的溶解度为108.3克.(这里仅将明矾溶解后的物质存在视为溶质) |
相似问题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 在100g水中溶解了30g氯化钠 则20℃时氯化钠的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在100g水中溶解了30g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0gB.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
将100克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 其中一份加5克硝酸钾 另一份蒸发掉20克水 都恰好形成15℃时的饱和
将100克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5克硝酸钾,另一份蒸发掉20克水,都恰好形成15℃时的饱和溶液,则1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克,原溶液中硝
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 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2℃时
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
分析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右图是甲 乙 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分析图中曲线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请
分析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图中曲线可以得到很多信息,请你写出其中三点:(1)______;(2)______;
20℃时 取相同质量的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 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
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如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