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 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D为蓝色沉淀 G I均为只含
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G、I均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化学式:A ,D 。 (2)写出B与I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H为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与溶液G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E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E中一定含有 ,滤液F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
参考解答
(1)CaO Cu(OH)2 (2)Ca(OH)2 + Na2CO3===CaCO3↓+ 2NaOH (3)Cu、Fe Zn2+ |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C为碳酸钙(CaCO3);结合图示可知,B+I→CaCO3(C)+ NaOH,则再根据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的特点,可知B、I应分别是Ca(OH)2和Na2CO3中的一种;又因为“A为金属氧化物”,且A+H2O→B,可知B为Ca(OH)2,则I为Na2CO3,A为氧化钙(CaO);根据题意,“D为蓝色沉淀”,可知D中含有铜元素,再结合图示可知,NaOH+G→D,同样根据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的特点,可知D为氢氧化铜(Cu(OH)2)沉淀,而G中应含有铜元素。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与I的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物是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G中含有铜元素,且G能与NaOH反应,所以G为铜盐溶液;由于H为一定量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且锌、铁均比铜活泼,故根据图示可知,将锌粉和铁粉(H)加入铜盐(G)溶液中以后,锌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和锌盐;铁能和铜盐溶液反应,生成亚铁盐和铜;同时,反应生成的亚铁盐还能与锌反应,生成铁和锌盐;故相当于锌先与铜盐溶液反应,待锌完全反应后,铁才能与铜盐溶液反应;由于充分反应后,向滤渣E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氢前较活泼的金属(铁或锌)的剩余;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如果有锌的剩余,则溶液中的铜会被完全置换出来,而铁没有反应,所以此时滤渣的成分是锌、铁、铜;如果只有铁的剩余,则说明锌已完全反应,故滤渣中不会含有锌,而溶液中的铜会被锌、铁完全置换出来,故此时滤渣的成分是铁和铜,所以,无论哪种情况,滤渣中都一定存在铁和铜;由于锌一定会与铜盐溶液反应,而铁不一定反应,所以溶液F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反应生成的锌离子。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题眼”,即有特征的物质或反应现象等,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条件进行推导即可;此外,熟练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以及常见酸碱盐的特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相似问题
如图1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 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 H I J
如图1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H、I、J、K是单质,D、G常温下是气体.请回答:(1)B的化学
铁 盐酸 石灰水 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
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
下列鉴别两种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C.用
下列鉴别两种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C.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D.用石灰水区分一氧
某K2CO3样品 一定含Na2CO3 KNO3和Ba(NO3)2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 将13.8g样品
某K2CO3样品,一定含Na2CO3、KNO3和Ba(NO3)2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将13 8g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对样品所含
A B C D都是我们初三化学本学期学习过的物质 其相互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1)若A B C D都
A、B、C、D都是我们初三化学本学期学习过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1)若A、B、C、D都是单质,且B、C、D都能分别和A发生反应,其中B是目前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