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 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 某小组同学按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 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NaOH和Ca(OH)2的混合物 【探究与实验】(4)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
参考解答
(1)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
(2)过滤可以将不溶水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故操作Ⅰ是用过滤的方法将固体B和溶液分离;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液滴飞溅; 【探究与验证】 甲的猜想中只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乙的猜想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碳酸钠与酸反应可生成气体;根据乙操作所出现的现象和结论可知,乙加入的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丙的猜想是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其猜想成立,说明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而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1)CaCO3
|
相似问题
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下列变化的是( )A.CaCO3→CaCl2B.Fe2O3→FeCl2C.Cu
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下列变化的是( )A.CaCO3→CaCl2B.Fe2O3→FeCl2C.Cu(OH)2→CuCl2D.Fe→FeCl2
下图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制取盐类物质氯化镁的知识网络图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1)用不
下图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制取盐类物质氯化镁的知识网络图,“→”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1)用不同的含镁的物质来制取MgCl2,在指定位置填入合
一密闭容器内某物质的粒子能够自由运动 充满空间 互相不接触(因运动发生碰撞除外) 当改变外界条件 该
一密闭容器内某物质的粒子能够自由运动、充满空间、互相不接触(因运动发生碰撞除外),当改变外界条件,该物质的状态转变为粒子间能够相互接触,且能够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A、D两物质的
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固态单质 C为气
A~F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固态单质,C为气态单质,E为红色固态单质,则F的化学式为 ,A与B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