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甲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甲公司按单项存货 按年计提跌价准备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甲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甲公司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2012年1月1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180万元,C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180万元,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1)A产品库存300台,单位成本为15万元,A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8万元,预计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平均每台1万元,未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
(2)B产品库存500台,单位成本为4.5万元,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4.5万元。甲公司已经与长期客户某企业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013年2月10日向该企业销售B产品30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4.8万元。向长期客户销售的B产品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平均每台0.3万元;向其他客户销售的B产品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平均每台0.4万元。
(3)C产品库存1000台,单位成本为2.55万元,C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3万元,预计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平均每台0.3万元。未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此外2012年销售C产品结转期初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30万元。
(4)D原材料400千克,单位成本为2.25万元,D原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千克1.2万元。现有D原材料拟用于生产400台C产品,预计加工成C产品还需每台投入成本0.38万元。
未签订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
要求:
(1)分别计算甲公司A产品、B产品、C产品和D原材料2012年12月31 日应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以及A产品、B产品、C产品和D原材料2012年12月31 日的账面价值。
(2)编制2012年12月31日计提或转回存货跌价准备相关的会计分录。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解答
正确答案:
(1)①A产品:可变现净值=300×(18-1)=5100(万元)成本=300×15=4500(万元)则A产品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2年12月31日A产品账面价值=4500(万元)②B产品:签订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300×(4.8-0.3)=1350(万元)成本=300×4.5=1350(万元)则签订合同部分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未签订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200×(4.5-0.4)=820(万元)成本=200×4.5=90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00—820=80(万元)2012年12月31日B产品账面价值=1350+820=2170(万元)③C产品:可变现净值=1000×(3-0.3)=2700(万元)产品成本=1000×2.55=2550(万元)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同时需要将原有余额50万元(180-130)存货跌价准备转回。2012年12月31日C产品账面价值=2550(万元)④D原材料:C产品可变现净值=400×(3-0.3)=1080(万元)C产品的成本=400×2.25+400×0.38=1052(万元)由于C产品未发生减值,则D原材料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2年12月31日D原材料账面价值=400×2.25=900(万元)(2)借:资产减值损失80贷: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80借:存货跌价准备——C产品50贷:资产减值损失50
相似问题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一般称为( )A.原始数据B.加工数据C.统计数据D.会计数据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一般称为( )A 原始数据B 加工数据C 统计数据D 会计数据
财务报表分析的特征有( )A.是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充分利用B.分析过程实际是计算过程C.分析过程实
财务报表分析的特征有( )A 是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充分利用B 分析过程实际是计算过程C 分析过程实质是一个判断过程D 评价标准和分析方法是分析的重要手段
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的是( )。A.经过2年的购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投资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的是( )。A 经过2年的购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投资性房地产B 需要2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
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董事会决定于2012年3月31日起对某
甲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董事会决定于2012年3月31日起对某生产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2012年3月31 日,该资产账面原
甲公司本月向王某实际发放2 100元 其中包括加班工资200元 高温津贴100元 伙食补贴220元
甲公司本月向王某实际发放2 100元,其中包括加班工资200元、高温津贴100元、伙食补贴220元,另外,由王某个人负担的基本社会保险费120元已经扣除。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