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哪些主要内容?它们是如何影响货币流通的?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哪些主要内容?它们是如何影响货币流通的?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解答
正确答案: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其基本业务活动是央行发挥职能的基本体现。资产方主要包括再贴现与再贷款政府债券与政府借款外汇与黄金储备其他资产。负债方主要包括流通中的通货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其他负债。其中流通中的通货与商业银行存款之和等于基础货币因此基础货币=资产一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一其他负债一资本金。资产负债各项目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来影响货币流通的。也就是说当其他项目不变资产增加时基础货币增加;其他项目不变其他负债和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增加时基础货币减少。 (1)再贴现与再贷款。前者是商业银行将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要求付给现款的一种行为其结果是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中央银行负债及存款准备金增加。后者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在协商好贷款的数额、期限和利率等条件后直接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上贷记相应的货币金额。这种方式因为有“倒逼机制”等不良效果的副作用在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有逐渐淡出的趋势。因此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扩展上述两种业务就是基础货币的等量增加;反之也会产生等量缩小的效应从而进一步引起货币供给量倍数地缩小。 (2)政府债券与政府借款。这实际上是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当一国的财政发生困难时弥补财政赤字主要靠发行政府公债和向中央银行借款两种方法。当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基础货币等量扩张结果货币供给量按货币乘数倍增。财政部发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则依公债购买主体不同而异。当政府公债由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时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增加财政存款增加居民和工商企业手持现金及商业银行的存款都没有变化所以公债向中央银行直接发行时货币供给量不受影响。在财政部把对中央银行发行公债筹得的款项用于支出时居民和工商企业在商业银行存款增加经过商业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财政支出额的若干倍。由于没有筹资过程的货币收缩与之对冲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发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与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影响是同样的。虽然财政部为财政赤字向中央银行融资采用借款形式或债券形式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一样的但是从中央银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来说借款形式的干扰要大一些。政府以借款形式向中央银行融资在长期赤字条件下通常是只借不还货币供给一旦增加就很难反向变动。如果政府以公债形式从中央银行融资中央银行除了可以到期还款外还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把政府公债再出售给居民、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把政府支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对冲掉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避免货币过度增长引发通货膨胀许多国家立法禁止中央银行直接贷款给财政部或者禁止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我国亦于1995年正式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中央银行不得对政府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此后我国的国债发行多采用专业银行承购包销形式以避免中央银行直接认购造成的货币供给增加。但是如果中央银行再从专业银行手中购回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将和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效果相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实践中就出现了这种“政府债券货币化”现象。在财政部大量发行公债时国内金融市场上债券价格会下降引起利息率水平上升。当中央银行把利息率作为一个调控指标时中央银行会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公债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这就造成“政府债券货币化”。总之中央银行扩展对政府的债权规模就引起基础货币量增加从而引起货币供给增加。 (3)外汇与黄金储备。中央银行本身不参与盈利性的活动因为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黄金资产都是中央银行通过注入基础货币来收购的即是中央银行通过手中持有的基础货币向外汇、黄金持有者购买的。其中外汇占款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的连年顺差在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机制如下:1994.年新的外汇体制改革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售汇制。新制度规定除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和几项特殊允许的外汇收入外企业外汇收入均要求向外汇指定银行结汇同时对外汇指定银行实行外汇结算周转余额比例管理。1996年7月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了结售汇体系外商投资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可在外汇管理部门核定的最高限额内保留现汇超出的部分应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或者通过外汇调剂中心卖出。新汇制下我国的外汇资产(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B)形成三个流向:a.按意愿结售汇制规定予以保留的个人外汇收入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入及少部分国内企业外汇收入;b.大多数国内外汇收入按强制结售汇制规定及时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形成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余额;c.外汇指定银行按结售汇周转余额比例管理规定持有额度内外汇超额度部分卖给中央银行形成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的三个流向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很不相同。总之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收购外汇黄金则会引起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从而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4)其他资产。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增加也会使货币供给增加。例如中央银行购买设备或向他国央行购买通货由央行开出支票结算也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 (5)国库与公共机构存款。财政部在央行存款增加则银行存款或流通中通货会减少。当企业和个人向银行缴纳税款时支付现金或签发支票给财政部门。支付现金减少了流通中的通货;而支票经过银行结算同时减少了企业个人存款和开户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这样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减少了。 (6)其他负债。其他负债增加也会减少基础货币。例如外国央行在本国央行的存款增加表明本国企业个人向外国签发支票金额增加减少了现金或商行准备金。 综上所述央行通过其资产负债业务的开展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给以实现其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其基本业务活动,是央行发挥职能的基本体现。资产方主要包括再贴现与再贷款,政府债券与政府借款,外汇与黄金储备,其他资产。负债方主要包括流通中的通货,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其他负债。其中流通中的通货与商业银行存款之和等于基础货币,因此基础货币=资产一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一其他负债一资本金。资产负债各项目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来影响货币流通的。也就是说当其他项目不变资产增加时,基础货币增加;其他项目不变,其他负债和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增加时,基础货币减少。(1)再贴现与再贷款。前者是商业银行将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要求付给现款的一种行为,其结果是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中央银行负债及存款准备金增加。后者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在协商好贷款的数额、期限和利率等条件后,直接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上贷记相应的货币金额。这种方式因为有“倒逼机制”等不良效果的副作用,在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有逐渐淡出的趋势。因此,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扩展上述两种业务,就是基础货币的等量增加;反之,也会产生等量缩小的效应,从而进一步引起货币供给量倍数地缩小。(2)政府债券与政府借款。这实际上是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当一国的财政发生困难时,弥补财政赤字主要靠发行政府公债和向中央银行借款两种方法。当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基础货币等量扩张,结果货币供给量按货币乘数倍增。财政部发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则依公债购买主体不同而异。当政府公债由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时,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增加,财政存款增加,居民和工商企业手持现金及商业银行的存款都没有变化,所以公债向中央银行直接发行时,货币供给量不受影响。在财政部把对中央银行发行公债筹得的款项用于支出时,居民和工商企业在商业银行存款增加,经过商业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是财政支出额的若干倍。由于没有筹资过程的货币收缩与之对冲,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发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与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影响是同样的。虽然财政部为财政赤字向中央银行融资采用借款形式或债券形式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一样的,但是从中央银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来说,借款形式的干扰要大一些。政府以借款形式向中央银行融资,在长期赤字条件下通常是只借不还,货币供给一旦增加,就很难反向变动。如果政府以公债形式从中央银行融资,中央银行除了可以到期还款外,还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把政府公债再出售给居民、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把政府支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对冲掉,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避免货币过度增长引发通货膨胀,许多国家立法禁止中央银行直接贷款给财政部,或者禁止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我国亦于1995年正式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中央银行不得对政府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此后,我国的国债发行多采用专业银行承购包销形式,以避免中央银行直接认购造成的货币供给增加。但是,如果中央银行再从专业银行手中购回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将和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效果相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实践中,就出现了这种“政府债券货币化”现象。在财政部大量发行公债时,国内金融市场上债券价格会下降引起利息率水平上升。当中央银行把利息率作为一个调控指标时,中央银行会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公债,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这就造成“政府债券货币化”。总之,中央银行扩展对政府的债权规模,就引起基础货币量增加,从而引起货币供给增加。(3)外汇与黄金储备。中央银行本身不参与盈利性的活动,因为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黄金资产,都是中央银行通过注入基础货币来收购的,即是中央银行通过手中持有的基础货币向外汇、黄金持有者购买的。其中外汇占款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的连年顺差,在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机制如下:1994.年新的外汇体制改革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售汇制。新制度规定除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和几项特殊允许的外汇收入外,企业外汇收入均要求向外汇指定银行结汇,同时对外汇指定银行实行外汇结算周转余额比例管理。1996年7月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了结售汇体系,外商投资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可在外汇管理部门核定的最高限额内保留现汇,超出的部分应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或者通过外汇调剂中心卖出。新汇制下,我国的外汇资产(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B)形成三个流向:a.按意愿结售汇制规定予以保留的个人外汇收入,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入及少部分国内企业外汇收入;b.大多数国内外汇收入按强制结售汇制规定及时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形成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余额;c.外汇指定银行按结售汇周转余额比例管理规定,持有额度内外汇,超额度部分卖给中央银行,形成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的三个流向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很不相同。总之,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收购外汇黄金,则会引起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从而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4)其他资产。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增加,也会使货币供给增加。例如,中央银行购买设备或向他国央行购买通货,由央行开出支票结算,也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5)国库与公共机构存款。财政部在央行存款增加,则银行存款或流通中通货会减少。当企业和个人向银行缴纳税款时,支付现金或签发支票给财政部门。支付现金减少了流通中的通货;而支票经过银行结算,同时减少了企业个人存款和开户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这样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减少了。(6)其他负债。其他负债增加,也会减少基础货币。例如,外国央行在本国央行的存款增加,表明本国企业个人向外国签发支票金额增加,减少了现金或商行准备金。综上所述,央行通过其资产负债业务的开展,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给,以实现其货币政策。
相似问题
信用合作社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信用合作社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简述金融监管必要性理论和对金融监管有效性争议的主要内容。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简述金融监管必要性理论和对金融监管有效性争议的主要内容。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单一银行制与分支银行制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单一银行制与分支银行制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商业银行资金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商业银行资金缺口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中央银行票据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中央银行票据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