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有关理论或学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7研)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大学本科 已帮助: 时间:2024-09-06 14:00:24

试述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有关理论或学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7研)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难度:⭐⭐⭐

题库:大学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标签:学说,对外贸易,上海

参考解答

用户头像

491***911

2024-09-06 14:00:24

正确答案: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有关理论或学说主要有: (1)“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在19世纪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李斯特提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他从德国当时所处的现状出发认为德国正处于农工业时期要想发展生产力过渡到农工商业时期必须依靠国家实行高关税等保护贸易政策保护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强大的工商业基础。经过比较他认为使用动力和大规模机器的制造工业的生产力远远大于农业所以特别重视保护和发展工业生产力。对于工业的保护他认为通过保护使工业发达以后农业就会跟着兴起。 (2)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各国经济学者提出了各种支持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根据其中有重大影响的是凯恩斯有关推崇重商主义学说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凯恩斯主张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的政策能够保证经济繁荣、扩大就业。他认为现实社会存在大量的失业应该仔细分析贸易顺差和逆差对国民收入和对就业的影响。贸易顺差可以为一国带来黄金可以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率、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以及有利于缓和与扩大就业量;而贸易逆差会造成黄金外流使物价下降导致经济萧条和增加失业。超保护贸易理论把保护的对象由幼稚工业扩展到包括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保护的目的也由培养自由竞争能力转变为巩固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保护的战略由防御转向进攻超保护贸易主义旨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 (3)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思想 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和政策主张反映的是经济不发达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工业的正当要求和愿望是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并通过经济发展与先进国家进行经济抗衡的保护贸易学说。他认为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广机器使用提高整个国家的机械水平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诱使移民移入加速国土开发;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开创各种事业的机会使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消化大批农业原料和生活必需品保证农产品销路和价格稳定刺激农业发展等等。 (4)“中心一外围”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代表落后国家民族经济利益的经济学家以不平等交换理论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论证了“中心一外围”结构的存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提出的“中心一外围”论。 普雷维什将世界经济体系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类。中心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获取垄断利润最大限度地剥削外围国家强化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在经济上的依附性使外围国家实际上成为中心国家的食品和原料产地进而利用跨国公司的侵入使外围国家的国民经济畸形化这样只会使它们与中心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去甚远。因此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来彻底摆脱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只有采取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关税、非关税及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进口以减少外汇支出削弱外国商品的出口能力和竞争能力扩大国内工业产品的国内需求才能保证外围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实施。而工业化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阶段发展的即通过发展出口替代工业、建立和发展国内进口替代工业及建立和发展制成品的出口替代工业这三步逐步产生一个独立的、体系完整合理的国民经济。 (5)战略性贸易理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建立的是指政府通过某种干预手段改变或者维持不完全竞争企业利益的某种战略行为使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转变。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两点: 第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第一个方面是利润转移主要内容是假设在一些产业中存在超额垄断利润或者租金所以作为出口或者进口国的政府就可以通过一些贸易干预政策和措施来影响本国企业的出口或者本国对外国的进口最终达到改变本国和外国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使本国企业获得利润或者抽取外国企业的利润提高本国福利。战略性贸易政策包括三个部分:以关税抽取外国垄断厂商的垄断租金;以补贴促进出口;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第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将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通过对有外部经济的产业的扶持扩大本国福利;通过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结合可以有力地支持一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培育了这个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对促进出口是很有利的。
发展中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有关理论或学说主要有:(1)“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在19世纪,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李斯特提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应实行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他从德国当时所处的现状出发,认为德国正处于农工业时期,要想发展生产力,过渡到农工商业时期,必须依靠国家实行高关税等保护贸易政策,保护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强大的工商业基础。经过比较,他认为使用动力和大规模机器的制造工业的生产力远远大于农业,所以特别重视保护和发展工业生产力。对于工业的保护,他认为,通过保护使工业发达以后,农业就会跟着兴起。(2)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各国经济学者提出了各种支持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根据,其中有重大影响的是凯恩斯有关推崇重商主义学说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凯恩斯主张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的政策能够保证经济繁荣、扩大就业。他认为现实社会存在大量的失业,应该仔细分析贸易顺差和逆差对国民收入和对就业的影响。贸易顺差可以为一国带来黄金,可以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率、刺激物价上涨、扩大投资以及有利于缓和与扩大就业量;而贸易逆差会造成黄金外流,使物价下降,导致经济萧条和增加失业。超保护贸易理论把保护的对象由幼稚工业扩展到包括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保护的目的也由培养自由竞争能力转变为巩固和加强对国外市场的垄断;保护的战略由防御转向进攻,超保护贸易主义旨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3)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思想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和政策主张,反映的是经济不发达国家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工业的正当要求和愿望,是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并通过经济发展与先进国家进行经济抗衡的保护贸易学说。他认为,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广机器使用,提高整个国家的机械水平,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诱使移民移入,加速国土开发;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开创各种事业的机会,使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消化大批农业原料和生活必需品,保证农产品销路和价格稳定,刺激农业发展等等。(4)“中心一外围”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代表落后国家民族经济利益的经济学家以不平等交换理论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论证了“中心一外围”结构的存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提出的“中心一外围”论。普雷维什将世界经济体系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类。中心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获取垄断利润,最大限度地剥削外围国家,强化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在经济上的依附性,使外围国家实际上成为中心国家的食品和原料产地,进而利用跨国公司的侵入使外围国家的国民经济畸形化,这样只会使它们与中心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去甚远。因此,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应通过实行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来彻底摆脱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只有采取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关税、非关税及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进口以减少外汇支出,削弱外国商品的出口能力和竞争能力,扩大国内工业产品的国内需求,才能保证外围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实施。而工业化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分阶段发展的,即通过发展出口替代工业、建立和发展国内进口替代工业及建立和发展制成品的出口替代工业这三步,逐步产生一个独立的、体系完整合理的国民经济。(5)战略性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建立的,是指政府通过某种干预手段改变或者维持不完全竞争企业利益的某种战略行为,使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转变。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两点:第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第一个方面是利润转移,主要内容是假设在一些产业中存在超额垄断利润或者租金,所以作为出口或者进口国的政府就可以通过一些贸易干预政策和措施来影响本国企业的出口或者本国对外国的进口,最终达到改变本国和外国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使本国企业获得利润,或者抽取外国企业的利润,提高本国福利。战略性贸易政策包括三个部分:以关税抽取外国垄断厂商的垄断租金;以补贴促进出口;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第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将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通过对有外部经济的产业的扶持扩大本国福利;通过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结合可以有力地支持一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培育了这个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对促进出口是很有利的。

上一篇 国际生产综合论(浙江大学2002研)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下一篇 抛补的利率平价的经济含义是( )。A.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B.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