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说:“古之天下 亦今之天下 今之天下 亦古之天下。”这是( )。A.形而上学观点
中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唯物论观点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解答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有其过去、现在和将来;形而上学则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静止不动、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不会有质变,不会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题干中董仲舒的观点就是说事物是不动不变的,是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故选项A正确。题干的观点没有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所以不是辩证法的观点。故选项C不选。唯物论还是唯心论,是世界本体论的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认识论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关系即“两个对立”的关系,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于对世界状况问题的不同回答。题干讲的是认识论的问题。故选项B、D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区分几种不同的哲学观点。
相似问题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是( )A.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B.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C.事物由一种质态向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是( )A.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B.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C.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D.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此
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 )。A.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B.人的现实感性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B.人的现实感性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C.“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D.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全面的观点和重点的观点C.同一观点和斗争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全面的观点和重点的观点C.同一观点和斗争观点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