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已知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 ” 表
(6分)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已知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 表示两边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其中B是浅绿色的溶液,C为红色固体单质。 ![]() ① B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② 写出转化③的反应方程式 。 (2)实验室有一包由两种盐混合而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为了确定各自成分进行以下实验:白色粉末中加入适量未知酸,反应生成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A和无色溶液,将溶液蒸发、干燥得到固体B,B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 ①未知酸是 。 ②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 (3)初中常见几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如右图,已知:C物质含有两种元素, B、D、F是三类不同的物质,B是单质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 请回答:① F转化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CEG的化学式为 。 |
参考解答
(1)①FeCl2或FeSO4 ②Fe +CuCl2= FeCl2 +Cu 或 Fe +CuSO4= FeSO4+Cu (2)①盐酸 ②Na2CO3和NaCl、NaHCO3和NaCl、Na2CO3和NaHCO3(写对2组给分) (3)①Na2CO3+2HCl=2NaCl+CO2↑+H2O (合理给分) ②HCl、Na2CO3、Ca(OH)2或HCl、Ca(OH)2、Na2CO3(合理给分) |
试题分析: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1)找出题中的“题眼”,即突破口: B是浅绿色的溶液,则B为亚铁离子的溶液,如①FeCl2或FeSO4;C为红色固体单质,则C为单质铜,铁和铜的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如②Fe +CuCl2= FeCl2 +Cu或Fe +CuSO4= FeSO4+Cu。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A,它是由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酸反应生成的,B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为氯化钠。 白色粉末中加入适量未知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①为盐酸,否则将溶液蒸发、干燥得到固体不会只有氯化钠;②白色粉末为含有碳酸根或碳酸氢根的盐,可能含有氯化钠,故②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Na2CO3和NaCl、NaHCO3和NaCl、Na2CO3和NaHCO3。 (3)B是单质,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故为氢气。C→B,故C可能为酸或水;B→A,故A可能为金属单质或水;又因为D→A,F→A,且B、D、F是三类不同的物质,故A为水,则C为酸;且C物质含有两种元素,故为盐酸。又C—G,C—E,E—G,故②C、E、G的化学式可为:②HCl、Na2CO3、Ca(OH)2或HCl、Ca(OH)2、Na2CO3。 ①F转化成A的化学方程式可为:①CaCO3+2HCl=CaCl2+CO2↑+H2O 点评: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满足条件的反应;本题开放度较大,分析时不必追求面面俱到求尽所有结果。 |
相似问题
如图表示了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反应①
如图表示了初中化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反应①可制得烧碱B.圈Ⅱ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
(8分)A B C D 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A C为金属单质 E为非金属单质 下图是它们之间
(8分)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 应选用的试剂是 A.盐酸B.酚酞C.澄清石灰水D.氯化钙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 A.盐酸B.酚酞C.澄清石灰水D.氯化钙
氯化铁能腐蚀铜 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
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3+Fe=
(5分)图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1)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 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甲__
(5分)图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1)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甲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