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NaCl 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
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温度范围内______(填“是”或“不”)会相交. (3)在60℃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g加入95g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4)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______的方法提纯. (5)对于(4)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剩余溶液一定是NaCl的不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的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不能将两者完全分离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
参考解答
(1)从图表中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 (2)从图中可知在20℃~30℃NaCl的溶解度范围为36.0g-36.3g之间,而KNO3的溶解度范围为31.6g-45.8g,所以它们的溶解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故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有交点; (3)设60℃时,105gKNO3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的质量为x 则:
解得:x=55g 所以在60℃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g加入95g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4)从表格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但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5)A、降温析出的是硝酸钾,但是对于氯化钠来说不一定析出,所以得到溶液不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析出了硝酸钾晶体,说明该溶液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否则不会析出晶体,故B说法正确; C、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且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差较大,而硝酸钾溶解度小有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的温度,所以难以将两者完全分离,故C正确; D、根据C中的解答可以知道,析出的晶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故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1)NaCl; (2)是; (3)27.5%; (4)降温结晶; (5)BC. |
相似问题
图是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 B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2
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2)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
41 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如图回答如下问题:(1)图中B点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在t2℃
41、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如图回答如下问题:(1)图中B点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在t2℃时,S1g物质溶解于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则A点的意
右图为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1)t3℃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
右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2)B、C两物质在______℃时溶解度相等.
t℃时 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200克恒温蒸发25克水或加入4克A物质 都恰好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t℃时,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200克恒温蒸发25克水或加入4克A物质,都恰好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该温度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A.2克 100克水B.4
80℃时硫酸铜溶解度为55克(克/100)克水.现有50克14.8%的硫酸铜溶液和5克38.7%的硫
80℃时硫酸铜溶解度为55克(克 100)克水.现有50克14 8%的硫酸铜溶液和5克38 7%的硫酸铜溶液,把这两种溶液混合,并要使混合后的溶液在80℃时成为饱和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