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30℃时 甲的溶解度 (填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甲的溶解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溶解度。 (2)要使饱和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3)在20℃时,把甲、乙各10g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10℃时,向12%的100g甲溶液中加水60g,可得到溶液 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参考解答
(1)大于 (2)加入溶剂(或升温)(3)不饱和 等于 (4)160 7.5 |
试题分析:(1)由题可知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所以可以采取加入溶剂或升温的方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在20℃时,甲的溶解度是30g,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5g甲,所以所得甲溶液为不饱和溶液,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所以乙的溶液也是不饱和溶液,所以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4)可得到溶液160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
相似问题
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 〕
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是:〔 〕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B.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
右图是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 B.t2℃时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较多的氯化钠晶体 可采用降温结晶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较多的氯化钠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C.40
硝酸钾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
硝酸钾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温度 ℃0102030405060708090100溶解度 g硝酸钾13 320 931 645 863 985 5110138169202246硝酸钠738087951031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