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 步骤见下图.请回答:(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12分)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和验证:
|
参考解答
(12分) (1)过滤 (2)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 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 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 (3)猜想Ⅰ: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或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稀硝酸(或稀盐酸) 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
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1)泥沙或沉淀都是不溶于水的,因此操作是过滤。 (2)盐酸和碳酸钠分液能产生气体CO2,所以判断适量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碳酸盐与盐酸分液生成CO2,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所以实验现象是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或石灰水变浑浊);如果含有碳酸钡,则由于碳酸钡能溶于酸中生成可溶性钡盐,因此加入硫酸钠能产生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所以根据无白色沉淀说明,猜想Ⅱ不成立;如果含有硫酸钠,则可以通过检验SO42-的存在来证明,即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说明猜想Ⅲ正确。 |
相似问题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方法 正确的是 ( ) A.通入氯气后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通入氯气后进行光照B.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通入溴水
(7分)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
(7分)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某化学探究小组打算用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加以区别。请回答:(1)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
可以鉴别乙酸溶液 葡萄糖溶液 乙醇溶液的试剂是( )A.NaOH溶液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乙醇溶液的试剂是( )A.NaOH溶液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C.石蕊试液D.碳酸钠溶液
有Na2SO3 BaCl2 Na2SO4 NaHCO3等四瓶溶液 只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 应选用的试剂
有Na2SO3、BaCl2、Na2SO4、NaHCO3等四瓶溶液,只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应选用的试剂是()A.Na2CO3溶液B.硝酸C.硫酸D.AgNO3溶液
下列物质中 不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A.氯水B.溴水C.碘水D.食盐水
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A.氯水B.溴水C.碘水D.食盐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