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
(11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的实验中,发现了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a: 、 b: 两个条件。 [提出问题]:在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a和b这两个燃烧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1、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2的实验进行探究。 ![]() ![]() [实验步骤]: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D装置的U型管内放有足量的Na2O2固体,烧杯内盛有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并按图2组装整套实验仪器;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注:整个实验中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现象]:①无水硫酸铜没有变蓝色;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③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①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②D装置的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 [得出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Na2O2和CO2反应产生的一种气体,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一个条件;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将 能转化为热能,使图1中的棉花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拓展提高]:①Na2O2和CO2反应除生成一种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固体,小明认为生成的固体是NaOH,小红认为是Na2CO3,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②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参考解答
(1)CO2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分析①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②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石灰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氢氧化钙固体 [得出结论 ②化学能 [拓展提高 ①小明,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所以不能生成NaOH ②2Na2O2+2CO2==2Na2CO3+O2 |
试题分析:(1)“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棉花是可燃物”, 会燃烧,说明满足了: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条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D装置的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Na2O2和CO2反应放出热量,使石灰水温度升高,析出氢氧化钙固体。 所以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确定小明的猜想更合理,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所以不能生成NaOH。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
相似问题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A.食盐NaCl B.熟石灰CaCO3C.水银HgD.烧碱NaOH
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A.食盐NaCl B.熟石灰CaCO3C.水银HgD.烧碱NaOH
(5分)钙元素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人体缺钙会引起的疾病是 (填字母序号)。A.青少
(5分)钙元素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人体缺钙会引起的疾病是(填字母序号)。A.青少年会引起佝偻病 B.成年人会引起贫血 C.老年人会引起骨质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 硅 铝 铁。结合下图分析 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B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结合下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
(7分)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1)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是
(7分)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是(写离子符号),16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地壳中含
五氧化二磷由磷 氧两种元素组成 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
五氧化二磷由磷、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