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和图 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和首都马尼拉气候资料图。材料二:菲律宾人口9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和首都马尼拉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菲律宾人口9223万,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该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在二战后一直不能自给。 (1)说出甲地的板块边界类型,并简析板块运动对吕宋岛地形的影响。(8分) (2)简述菲律宾稻米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10分) (3)简述马尼拉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 |
参考解答
(1)消亡边界(碰撞边界)。(2分) 板块碰撞,挤压抬升;(2分)地表崎岖,山岭众多;(2分)多火山地震。(2分) (2)人口众多,需求量大;(2分)地形崎岖,平原面积小,人均耕地少,水稻种植面积有限;(2分)科技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小;(2分)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多;(2分)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2分)。 (3)特点:终年高温,(2分);五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2分) 原因:地处低纬和热带, 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全年高温(2分)。因为1—4月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少,所以5月气温最高。(2分)主要是1月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所以1月气温最低。(2分) |
试题解析: 根据地球内内力作用板块运动,判断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消亡板块(如下图),板块的交界处,板块相互碰撞,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多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形抬升,多山地和丘陵。 ![]() (2)稻米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结合东南亚季风水稻农业的特点和菲律宾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条件:菲律宾面积小,且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地处热带和太平洋西岸,多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众多;科技水平低,单位产量低;菲律宾农业产生结构单一,多经济作物。 (3)分析气温特点主要从数据及数据的变化分析——图中终年高温,5月份最高温,1月份最低温,温差小;分布原因从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海陆位置:近海,受海洋影响,年温差小;终年高温,地处低纬和热带;1月份最低温,太阳直射点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获得太阳辐射能小;5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菲律宾周边,太阳高度角高,同时降水量少,大气削弱作用小,获得太阳辐射量多,气温高。 |
相似问题
下图A为某地貌景观图 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 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B的演示。教师演示了A.板块挤压
下图A为某地貌景观图,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B的演示。教师演示了A.板块挤压碰撞B.岩块断裂上升C.岩层水平挤压D.外力侵蚀搬运
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
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花岗岩、石灰岩B.大理石、石灰岩C.石灰岩、页岩D.页岩、大理岩
某中学生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 区域主要包括下图中的甲 乙 丙 丁四地。考察结束后 部分夏令营
某中学生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考察结束后,部分夏令营队员在QQ群中交流,其中发言最可信的队员是A.
图甲所示景观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花岗岩石柱。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
图甲所示景观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花岗岩石柱。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小题1: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①岩浆侵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图中的序号表示地质作用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图中各序号与地质作用对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中的序号表示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小题1:图中各序号与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A.①—沉积作用B.②—风化作用C.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