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 下列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1)若溶液A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生成B和C两种物质 B在
(7分) 下列字母表示的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1)若溶液A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生成B和C两种物质,B在通电条件下可以生成C和D, B、C、D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转化关系。写出A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 , C和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B、C、D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A~D均含一种相同元素,且A、B、D均为氧化物,C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则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下图所示实验中,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适量水流入锥形瓶中,实验后N溶液变浑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试管②中的现象是 。由此推断:实验开始时,锥形瓶内放入的固体物质E可能是 。 ![]() ![]() |
参考解答
(7分,每空1分,(3)小题第二空2分) (1)2H2O2 ![]() ![]() (2)2CO+O2 ![]() (3)CO2+Ca(OH)2===CaCO3↓+H2O 试管①中液体流入试管②中,试管②中粉末减少并有气泡产生(2分) CaO(或NaOH等)(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
推断题的解题关键是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善于抓住重要的试验现象、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重要的反应条件。 (1)由“溶液A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生成B和C两种物质”中的“溶液”A在“催化剂”的作用,可判断A为H2O2溶液;由“B在通电条件下可以生成C和D”中的“通电条件”可知,B是H2O。其他则有化学方程式可知。 (2)由“A、B、D均为氧化物,C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可知C是较活泼的氧气,而不是其他不活泼的气体。再根据“A、D是含有相同元素的氧化物”这一条件,就可判断A为CO,D为CO2,因为初中化学只有这两种含有相同元素的氧化物且相互间可转化。 (3)考查了学生平时对实验的操作的熟练程度与观察力的水平。由②③两图可知进入③的只能是气体(因为③与②的短管相连),则试管②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再由“实验后N溶液变浑浊”可知N溶液为澄清石灰水,进入的气体为CO2。实验开始时,锥形瓶内放入的固体物质E的作用是想法使①中液体进入②,这一点增大压强就可实现该目标,即只要物质溶于水放热就行,所以E可以是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由于放热压强增大,①中液体压入②,由于②中是粉末,所以①中液体属于酸,②中粉末是碳酸盐,所以现象为①中液体流入②中,②中粉末减少并有气泡产生。 |
相似问题
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是常用的建筑材料 H是单质
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 错误的是A.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C.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C.用水鉴别碳酸钙粉末和碳酸钠粉末D.用灼烧的方法
(3分)高纯度的氧化铜可用作颜料 有机合成催化剂等 以下是用粗铜氧化法获取高纯度氧化铜的流程图。回答
(3分)高纯度的氧化铜可用作颜料、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粗铜氧化法获取高纯度氧化铜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写出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 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AH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AH2HCl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B粗盐NaClMgCl2和CaCl2用足量饱和的
已知有化合物甲 乙和单质丙 丁四种物质发生如下反应:甲+丙→乙+丁(1)该反应所属反应类型是
已知有化合物甲、乙和单质丙、丁四种物质发生如下反应:甲+丙→乙+丁(1)该反应所属反应类型是反应。(2)若乙的溶液为浅绿色,丁为无色气体,则丙是(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