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 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 改善生活.(1)如图1所示 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
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如图1所示,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______; (2)形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的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①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答一点)______. ②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根据表中信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_____.
(3)如图2所示,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经研究:子火焰中燃烧物为石蜡蒸汽,子火焰为石蜡蒸汽燃烧产生的. ①蜡烛能产生母火焰这一现象,证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写一点,下同),化学性质是______. 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导气管不宜太长,其原因是______. (4)双燃料汽车的燃料是汽油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用天然气替代汽油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 (5)发生火灾时,对于被困人员来说,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填标号). A.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 B.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火势较大时,乘坐电梯快速逃生. |
参考解答
(1)钻木取火,即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使木头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①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可燃物燃烧时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②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③由表中“在臭氧中非常剧烈地燃烧”可见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 ④木炭在臭氧(O3)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2O3
(3)①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的沸点较低,由于烛芯的温度较高,石蜡会蒸发变成蜡烛蒸汽,就是我们看到的白烟,这些蜡烛蒸气就是子火焰的可燃物. ②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气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5)A、为保护生命安全,在火灾难以控制时,尽可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撤离,所以正确. B、湿毛巾可起到滤过的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会吸入烟尘和有毒气体,所以正确. C、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电梯受热后其轿厢会失控甚至变形卡住,人在其中很危险;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逃生方法错误. 故答案为:(1)使木头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①氧气的浓度不同; ②CO2+Ca(OH)2═CaCO3↓+H2O; ③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 ④3C+2O3
(3)①熔沸点低;可燃性; ②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4)CH4+2O2
(5)AB. |
相似问题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 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时 迅速盖上锅盖B.用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时,迅速盖上锅盖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C
据统计 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 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
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2010年11月15日14时 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高层住宅脚手架忽然起火 遇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正在进行外立面墙壁施工的高层住宅脚手架忽然起火,遇难人数达到50多人, 下列被困人员的逃生方法正确的是A.跳
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 火焰会立即熄灭 这是由于( )A.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 空气不对流C.
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由于( )A.氧气不够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达不到着火点D.宇宙飞船上温度低
我们身边有很多公共标志 下面与消防安全无关的公共标志是A B
我们身边有很多公共标志,下面与消防安全无关的公共标志是AB 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