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示回答:(1)对A物质来说 a点的意义是 。(2)将t1
右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 。 (2)将t1℃140 g 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此时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状态,然后再加入A物质40 g,可用曲线上的 点表示。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若将d点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物质。 |
参考解答
⑴ t1℃时每100克水溶解40g A物质达到饱和 ⑵ 不饱和 c A>B>C ⑶ C |
试题分析:(1)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t1℃时每100克水溶解40g A物质达到饱和;(2)将t1℃140 g 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液的溶解度增大了40g,也就是说相同的溶剂下可以多溶解40g,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用c点表示,由图可知饱和溶液的溶解度越大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所以t2℃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3)若将d点温度下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C物质,因为只有C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降低而增加。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
相似问题
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 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要使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溶
右图表示A 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 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A
右图表示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t1℃时,A的溶解度等于B的溶解度B 当A中含有少量的B
右图是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乙的不饱和溶液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C.20℃时,甲、乙的两种物质
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关于右图的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的是A.20℃时 甲物质
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关于右图的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的是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将20℃时甲物质
(3分)请根据右图中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⑴P点的含义是
(3分)请根据右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⑴P点的含义是。⑵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