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并分析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解答
正确答案:(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①产权清晰 产权清晰就是以法律的形式界定企业的出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产权关系表现为:出资者享有的财产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拥有的法律财产权分离即企业出资者拥有企业资产的法律所有权。谁投资谁拥有投资多少拥有多少。但这种终极所有权仅表现为企业财产的所有权证书作为终极财产所有权的凭证和对资产使用收益和剩余财产索取权的凭证。出资人投入的企业现实资本则独立化为法人财产权归企业法人所有。企业依法享有排他的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②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出资人和企业法人对企业财产各自拥有的权利、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照向企业的投资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包括资产、收益权、股权转让权、剩余财产分配权和经营管理者的选择权等。当企业破产时出资者以其向企业的投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③政企分开 政企职责分开主要是指政府的经济、行政、社会管理职能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分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来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种职能企业不是政府行政机关不承担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政府不能按行政机构来管理企业。此外企业不承担社会福利、教育职能、就业职能。这些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通常由政府或社会组织来承担。 ④管理科学 产权制度的创新带来了企业内部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依法形成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监督机构职责明确相互制约而又各司其职;企业内部一系列涉及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市场营销等科学管理制度以及劳动用工制度、工资等收人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调节着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国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状况如下: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状况 ①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 以上市公司为重点促进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运作。目前上市公司的运作极其不规范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既无分工也无制衡许多上市公司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我国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点是:逐步引入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以改善董事会组成结构进一步推进管理层的市场优化配置同时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②国有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继续稳步推进 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大企业的资产规模、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都存在巨大差距。为此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提出争取用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500户重点企业的基础上培养30~50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2001年以来政府继续加大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③在利用外资进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 2001年起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全面启动在海外的资产推介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财政部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资产处置的原则和具体的实施程序。例如:财政部和国家计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免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部分行政事业费的通知》研究制定了激励和约束相对称的资产管理公司绩效考核办法;财政部、人民银行和外经贸部联合颁布了《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旨在促进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 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困难 在改革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传统观念、模式影响导致“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难以落实出现许多难点: ①政企难以分开。这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政府职能没有彻底转变。这是体制改革不彻底的客观原因主观上政府往往习惯于把自己分管的国有企业当作自己的“领地”分而治之谋取团体或个人利益。而企业在政府的管理之下要承担一些行政职能。二是各级党政部门办企业一些非经济部门也办起了形形色色的公司获得了相当多的国有资产挪用了不少财政资金以营部门私利以解决职工的福利。三是政府部门的许多负责人公开在企业兼职把企业变成部门的“小金库”(转移巨额资金)、“蓄水池”(安置亲朋好友等人员)和个人消费“据点”(报销不合理支出的费用)。四是企业不愿离开政府因为从政府那里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支配财产的权利和免税优惠政策。而经营的好坏又缺乏奖惩措施甚至无人追究经营不善的后果只要用本应属于国家的钱为其上司办点“实事”其升官发财之路就能畅通。 ②难以走向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未真正建立之前企业运行势必受外围环境影响此外现在的国有企业还存有依赖思想资本无偿占用土地无偿划拨劳动力低价分配技术不愿使用产品不想法推销短缺资金找政府发不出工资找政府产品积压找政府只会向政府写报告不会到市场找出路。特别是有些企业拿出“影响稳定”的牌子政府就只好就范。如果不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不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用市场规则管理企业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国有企业整体上难以搞活。 ③竞争观念不强。国有企业一切运行都带有党政机关四平八稳的特征靠政府或上级支持活着。加上用人的固定用工制经营负责人的任命制使企业经营者缺乏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工作无压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只当和尚不撞钟甚至有些企业垮了官照做、钱照拿。这是国企缺乏活动力的根源。 ④不关心资产。全民所有应该是人人关心而实际上由于利益泛化而人人都不“连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没有举报就很少过问;政府部门把资产交给企业后委托几个人去管理和经营监管不得力好坏就取决于被委托人的道德良心被委托者认为只为上级负责因为厂长经理的命运并不由企业好坏来决定;职工也没有感到国有资产与己有份。经济活动应以利益为杠杆靠觉悟不能持久。 ⑤领导体制不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人治理结构本来是清晰的董事会是决策层董事会决定和聘任经理层。但在国企实际行不通。因为董事长和总经理、副总经理都由上级一张纸任命总经理不对董事会负责甚至到处告董事长不准董事会、监事会过问企业的财务和人事问题《公司法》在国企都被“权”和上级文件代替了。另外一点企业存在着党委会党的负责人往往找不对定位感觉要么作用发挥不够要么介入过多不能恰到好处无助于企业发展。
(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①产权清晰产权清晰就是以法律的形式界定企业的出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产权关系表现为:出资者享有的财产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拥有的法律财产权分离,即企业出资者拥有企业资产的法律所有权。谁投资,谁拥有,投资多少,拥有多少。但这种终极所有权仅表现为企业财产的所有权证书,作为终极财产所有权的凭证和对资产使用收益和剩余财产索取权的凭证。出资人投入的企业现实资本则独立化为法人财产权归企业法人所有。企业依法享有排他的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②权责明确权责明确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出资人和企业法人对企业财产各自拥有的权利、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照向企业的投资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包括资产、收益权、股权转让权、剩余财产分配权和经营管理者的选择权等。当企业破产时,出资者以其向企业的投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③政企分开政企职责分开主要是指政府的经济、行政、社会管理职能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分开。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来调控市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一种职能,企业不是政府行政机关,不承担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政府不能按行政机构来管理企业。此外,企业不承担社会福利、教育职能、就业职能。这些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通常由政府或社会组织来承担。④管理科学产权制度的创新带来了企业内部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依法形成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和执行机构、监督机构,职责明确,相互制约而又各司其职;企业内部一系列涉及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市场营销等科学管理制度以及劳动用工制度、工资等收人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调节着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的国企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改革状况如下: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状况①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以上市公司为重点,促进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运作。目前,上市公司的运作极其不规范,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既无分工,也无制衡,许多上市公司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我国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重点是:逐步引入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以改善董事会组成结构,进一步推进管理层的市场优化配置,同时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②国有企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继续稳步推进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与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大企业的资产规模、核心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都存在巨大差距。为此,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提出,争取用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500户重点企业的基础上,培养30~50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2001年以来,政府继续加大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③在利用外资进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2001年起,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全面启动,在海外的资产推介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财政部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资产处置的原则和具体的实施程序。例如:财政部和国家计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免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部分行政事业费的通知》,研究制定了激励和约束相对称的资产管理公司绩效考核办法;财政部、人民银行和外经贸部联合颁布了《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旨在促进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在改革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传统观念、模式影响,导致“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难以落实,出现许多难点:①政企难以分开。这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政府职能没有彻底转变。这是体制改革不彻底的客观原因,主观上,政府往往习惯于把自己分管的国有企业当作自己的“领地”,分而治之,谋取团体或个人利益。而企业,在政府的管理之下要承担一些行政职能。二是各级党政部门办企业,一些非经济部门也办起了形形色色的公司,获得了相当多的国有资产,挪用了不少财政资金以营部门私利,以解决职工的福利。三是政府部门的许多负责人公开在企业兼职,把企业变成部门的“小金库”(转移巨额资金)、“蓄水池”(安置亲朋好友等人员)和个人消费“据点”(报销不合理支出的费用)。四是企业不愿离开政府,因为从政府那里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支配财产的权利和免税优惠政策。而经营的好坏又缺乏奖惩措施,甚至无人追究经营不善的后果,只要用本应属于国家的钱为其上司办点“实事”,其升官发财之路就能畅通。②难以走向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未真正建立之前,企业运行势必受外围环境影响,此外,现在的国有企业还存有依赖思想,资本无偿占用,土地无偿划拨,劳动力低价分配,技术不愿使用,产品不想法推销,短缺资金找政府,发不出工资找政府,产品积压找政府,只会向政府写报告,不会到市场找出路。特别是有些企业拿出“影响稳定”的牌子,政府就只好就范。如果不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不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用市场规则管理企业,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国有企业整体上难以搞活。③竞争观念不强。国有企业一切运行都带有党政机关四平八稳的特征,靠政府或上级支持活着。加上用人的固定用工制,经营负责人的任命制使企业经营者缺乏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开拓精神,工作无压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只当和尚不撞钟,甚至有些企业垮了官照做、钱照拿。这是国企缺乏活动力的根源。④不关心资产。全民所有应该是人人关心,而实际上由于利益泛化而人人都不“连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没有举报就很少过问;政府部门把资产交给企业后,委托几个人去管理和经营,监管不得力,好坏就取决于被委托人的道德良心,被委托者认为只为上级负责,因为厂长经理的命运并不由企业好坏来决定;职工也没有感到国有资产与己有份。经济活动应以利益为杠杆,靠觉悟不能持久。⑤领导体制不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人治理结构本来是清晰的,董事会是决策层,董事会决定和聘任经理层。但在国企实际行不通。因为董事长和总经理、副总经理都由上级一张纸任命,总经理不对董事会负责,甚至到处告董事长,不准董事会、监事会过问企业的财务和人事问题,《公司法》在国企都被“权”和上级文件代替了。另外一点,企业存在着党委会,党的负责人往往找不对定位感觉,要么作用发挥不够,要么介入过多,不能恰到好处,无助于企业发展。
相似问题
试论近年来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影响和对策。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试论近年来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影响和对策。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简述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简述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内涵型经济增长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内涵型经济增长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扼要谈谈你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认识。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扼要谈谈你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认识。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产业结构合理化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产业结构合理化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