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 瑞典人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 火柴梗的头
1855年,瑞典人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盒安全火柴.现在用的火柴盒外侧一般涂上红磷和玻璃粉,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组成的引火药.划火柴时,火柴头蹭一下盒外侧,由于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三硫化二锑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锑和二氧化硫,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帮助火柴梗燃烧的更旺.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B A.红磷、氯酸钾、三硫化二锑是可燃物 B.划火柴时的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C.火柴梗的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的着火点 D.三氧化二锑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2)试写出火柴、点燃过程中发生的任意3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
参考解答
(1)A、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红磷具有可燃性,红磷是可燃物;题中信息“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说明三硫化二锑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三硫化二锑是可燃物;而氯酸钾只是“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并不能燃烧,判断氯酸钾为可燃物没有科学道理.因此该选项的推断是错误推断; B、题中有如下信息:“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这说明红磷的燃烧是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达到了其着火点,而三硫化二锑是由红磷燃烧的“火星引燃”非摩擦产生的热量达到其着火点的结果.因此,该选项的判断是错误的; C、题中信息“火柴梗的头上由氯酸钾、二氧化锰和三硫化二锑组成的引火药”明确表示:火柴杆是被“引火药”三硫化二锑引燃的,因此可得出火柴杆着火点高于三硫化二锑.该选项判断正确; D、题中信息描述到“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产生的火星引燃三硫化二锑”,由此可以推断红磷着火点低于三硫化二锑.此项推断正确; 故选AB; (2)火柴杆点燃的过程涉及红磷的燃烧、三硫化二锑的燃烧及在二氧化锰催化下氯酸钾受热分解等等反应. 故答:①磷+氧气
②氯酸钾
③三硫化二锑+氧气
④碳+氧气
|
相似问题
根据乙炔气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2H2+5O2 点燃 . 4CO2+2H2O 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
根据乙炔气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2H2+5O2点燃 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v(C2H2):v(O2):v(CO2):v(H2O)═2:5:4:2.(v表示化学计量
点燃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0+C.根据以上
点燃的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0+C.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试写出两条.______;______.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 充入a个CO分子和b个O2分子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 容器内碳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a个CO分子和b个O2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个数和氧原子个数之比是 [ ]A.a:(a+2b) B.a:2(a+b) C.a:b D.a:2b
在反应2A+B===3C+D中 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 已知20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
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2:17 B.3:5 C.1:3 D.4:19
在物质混合 反应等过程中 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 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 “1
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1+1”不等于“2”的是 [ ]A.1g酒精和1g水混合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