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A C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
下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 (1)A、C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定温下,将C溶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3)在t3℃时,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A、B、C表示)。 (4)在t1℃时,将25 g A物质加入到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再升温至t3℃(不考虑溶剂的挥发),在升温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解答
(1) 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加水(或加同温下的C物质不饱和溶液) (3)CBA (4)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
试题分析:本题的命制比较经典,难度适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告诉我们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变大,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基本不变,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A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t2,所以(1)的答案为t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降低,故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加水等,而(2)提示是温度不变,故这里只能填写加水,加入不饱和的溶液实质可以增加水,而能达到目的;(3)的提问是反向思维,从图中可以看出,t3℃下ABC三个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B>C,而提问的是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这样C的溶质最少,所以溶剂最多,A的溶质最多,所以溶剂最小,所以顺序是CBA;(4)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所以50g的水只能溶解20g的A物质,此时溶液已经达到饱和,还有5g溶质没有溶解,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70*100%=28.6%,温度升高到t2℃时,因为t2℃的A物质的溶解度为60g,此时50g水能溶解30g的A物质,所以溶液就变成了不饱和溶液,而溶质的质量分数变成了25/75*100%=33.3%,温度继续升高到t3℃是,A物质的溶解度继续增大,但此时溶解在50g水中的溶质仍只有25g不会增多,水也不变,故质量分数还是33.3%,所以这个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点评:溶解度的试题千变万化总离不开根本规律,仔细审题是关键。 |
相似问题
右图是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各题。(1)t℃时 B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各题。(1)t℃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该温下,将12 5g 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
X Y 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g水中溶解80gX即可得到X的
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0g水中溶解80gX即可得到X的饱和溶液B.溶解度Y>X>ZC.t℃时,X、Y、Z的饱和溶液中,
(8分)如图是A B 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回答:(1)t2℃时 A B C三种物质中
(8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1)t2℃时,A、B、C三种物质中,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填“A”、“B”或“C”)。(2) t2℃时,给A
下图是不含结晶水的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 100g甲的饱和溶液
下图是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甲B.t1℃时,配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右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Cl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B.t1℃
右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Cl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B.t1℃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C.在温度高于t2℃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