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 结构 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⑴铜 干冰 氯化钠3种物质中 由离子构成的是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⑴铜、干冰、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⑵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种元素组成,其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⑶根据下图中蕴含知识回答: ![]()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生成物 (选“微”或“易”)溶于水, 所得溶液pH 7(选“>”、“=”或<”) ③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比为 :: ⑷为维护食品安全,卫生部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如过氧化钙(CaO2)等。Ca(OH)2和H2O2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生成CaO2·8H2O,它在120℃时完全分解为CaO2等。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① ,② 。 |
参考解答
⑴氯化钠(NaCl)干冰(CO2) ⑵ 3 2∶1或4∶2 ⑶H2+Cl2 点燃 2HCl 易 < 2∶71∶73 ⑷Ca(OH)2+H2O2+6H2O= CaO2·8H2O CaO2·8H2O ![]() |
试题分析:(1)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分析,铜是金属,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由于干冰升华时会吸热降温,故可用于人工降雨。 (2)根据醋酸的化学式CH3COOH可知,醋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醋酸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 (3)①根据反应的微粒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点燃 2HCl。 ②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即为盐酸,故所得溶液pH<7。 ③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点燃 2HCl可知,该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比=2:71:73。 (4)根据题意,Ca(OH)2和H2O2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生成CaO2·8H2O,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O2+6H2O=CaO2·8H2O;又CaO2·8H2O在120℃时能完全分解为CaO2等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另一物质应是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8H2O ![]() 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是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这些都是基础性的知识,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
相似问题
在高温条件下 A 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1)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涉及种分子。(2
下图是某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与“●”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图中X处的粒子示意图是
下图是某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与“●”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图中X处的粒子示意图是
右图为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右图为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 D.钠原子核
(6分)在高温条件下 A 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6分)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1)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B代表的是(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 )A.稀硫酸可以用来除铁锈 则稀盐酸也可以用来除铁锈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A.稀硫酸可以用来除铁锈,则稀盐酸也可以用来除铁锈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