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物质的性质如右图所示 小文同学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两个小烧杯中 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

初中 已帮助: 时间:2025-08-14 10:04:37

(1)探究物质的性质
如右图所示,小文同学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①我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出的一种科学实
验方法是              
(2)探究物质的用途
水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物质之一。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下面三个实验中都用到水,我能说明水的作用。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电解水
①三个实验中水的作用各不相同,我能一一说出。
A瓶中的水:      。B瓶中的水:           。C水槽中的水:          
②王磊做电解水的实验时,用铜丝做导线和电极,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2:1,和理论值相比有误差,请你从所得气体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层面上分析原因:              
(3)探究物质的组成
艾化学同学以木条为基本原料,进行了如下一系列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提炼
点燃干燥的木条,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
一会儿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木条中一定含有       元素
根据一切化学反应中元素的    
不变,同时根据表格中的实验
          可以推测出实验结论。
继续把火焰靠近烧杯底部
一会儿烧杯底部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木条中一定含有     元素
 

难度:⭐⭐⭐

题库:初中,化学

标签:烧杯,木条,物质

参考解答

用户头像

456***153

2025-08-14 10:04:37

(1)① A烧杯的溶液变红,而B烧杯没有变红。② 对比实验。
(2) ①A:吸收二氧化硫有毒气体。 B : 吸收热量。 C :反应物
② 一部分氧气溶于水中了; 一部分氧气与铜丝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消耗了。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提炼


H或氢(二答一即可)

种类
现象
分析:(1)探究物质的性质
①考虑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的性质;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出的一种科学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
(2)探究物质的用途
①三个实验中水的作用各不相同:A瓶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二氧化硫.B瓶中的水:吸收热量,防止炸裂瓶底.C水槽中的水:反应物.
②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2:1,和理论值相比有误差,从所得气体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层面上分析原因:水溶性、氧化性;
(3)探究物质的组成
根据一切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同时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可以推测出实验结论.
解答:解:
(1)探究物质的性质
如图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①我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烧杯的溶液变红,而B烧杯没有变红;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出的一种科学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
(2)探究物质的用途
①三个实验中水的作用各不相同:A瓶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硫有毒气体.B瓶中的水:吸收热量.C水槽中的水:反应物.
②王磊做电解水的实验时,用铜丝做导线和电极,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2:1,和理论值相比有误差,请你从所得气体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层面上分析原因:一部分氧气溶于水中了、一部分氧气与铜丝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消耗了.
(3)探究物质的组成
以木条为基本原料,进行了如下一系列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提炼
点燃干燥的木条,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
一会儿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木条中一定含有 H元素
根据一切化学反应中元素的 种类
不变,同时根据表格中的实验
现象可以推测出实验结论.
继续把火焰靠近烧杯底部
一会儿烧杯底部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木条中一定含有 C元素
故答为:
(1)①A烧杯的溶液变红,而B烧杯没有变红.②对比实验.
(2)①A:吸收二氧化硫有毒气体.B:吸收热量.C:反应物
②一部分氧气溶于水中了;一部分氧气与铜丝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消耗了.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提炼
H或氢(二答一即可)

种类
现象
C或碳(同上)

上一篇 甲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 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她想到在学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并没有金属

下一篇 小王在凉拌紫卷心菜时 加入一些食醋 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 这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 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