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基于“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观 提出均贫富的思想 并对当时社会“损不足奉有余”的“人之道

干部教育培训 已帮助: 时间:2024-09-04 23:09:43

老子基于“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观,提出均贫富的思想,并对当时社会“损不足奉有余”的“人之道”予以谴责。他告诫统治者“物或损之而益”,若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反而有益于统治地位的巩固。上述观点()。
①否认“人之道”与“天之道”的斗争性,倡导“人之道”效法“天之道” ②承认“人之道”与“天之道”的同一性,希望统治者遵行天道来治理国家③提出“物或损之而益”这一思想,承认“损”与“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④反对统治者“损不足奉有余”,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体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难度:⭐⭐⭐

题库:干部教育培训,基本理论

标签:之道,统治者,天之

参考解答

用户头像

433***908

2024-09-04 23:09:4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老子提出统治者是要效法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体现了辩证思维,表明其承认“天之道”和“人之道”具有同一性,②正确。材料未体现“天之道”和“人之道”的斗争性,①排除。“物或损之而益”强调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正确。材料未体现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④排除。

上一篇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这句名言体

下一篇 “城市越来越大 汽车越来越多 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谈起中国这些年的变化 加拿大DPA工业有限公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