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 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
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 ,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 。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写出两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硝酸、AgNO3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试管、滴管
(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a g KIO3(化学式量:214)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则c(Na2S2O3)=_________mol·L-1。(只列出算式,不作运算) 已知:Cr2O72-+6I-+14H+= 2Cr3++3I2+7H2O 2S2O32-+I2=S4O62-+2I- (4)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Na2S2O3浓度可能 (填“无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 。 |
参考解答
(1)①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溶液颜色很快褪色或指出相应试剂的正确颜色(红色、黄色等)很快褪色也可得分。 (2分,每个1分) ②增大SO2的接触面积、控制SO2的流速、适当升高温度(答其中二条即可)(4分,每个2分) (2)(8分,每个2分)
(3)6000a/214V 或3000a/107V (其它正确答案也给分) (2分) (4)偏高;4I—+4H++O2=2I2+2H2O |
试题分析:(1)①由于SO2具有还原性、漂白性,因此若 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则B中试剂可以是品红、溴水或KMnO4溶液,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溶液颜色很快褪色。 ②要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增大SO2的接触面积、控制SO2的流速、适当升高温度等。 (2)氯离子的检验可以利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由于饱和碳酸钙溶液的pH=10.2,所以可以先进入氯化钙溶液,然后测量溶液的pH值进行对比即可,因此答案为:
(3)ag硝酸钾的物质的量是 ![]() 1mol 6mol ![]() ![]() 所以c(Na2S2O3)= ![]() ![]() (4)由于碘离子易被氧化:4I—+4H++O2=2I2+2H2O,因此如果第三步滴速太慢,则导致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增加,从而导致其浓度偏高。 |
相似问题
下列关于硫酸工业生产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接触室中使用铁粉作催化剂B.在接触室中运用热交换技术可充
下列关于硫酸工业生产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接触室中使用铁粉作催化剂B.在接触室中运用热交换技术可充分利用能源C.把硫铁磨成细粉末,可以提高原料的
某同学对一瓶Na2SO3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取出少量 加水完全溶解 滴入Ba(NO3)2溶液 产生
某同学对一瓶Na2SO3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取出少量,加水完全溶解,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仍有白色沉淀剩余。下述叙述正
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 能体现“经济 高效 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 )。A.铜与浓硫酸共热B
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 )。A.铜与浓硫酸共热B.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C.先灼烧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化学原理来解释的是[ ]A.氯化铵和碘都可以用加热法进行提纯B.氯水和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化学原理来解释的是[ ]A.氯化铵和碘都可以用加热法进行提纯B.氯水和二氧化硫气体均能使品红溶液退色 C.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氧化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液氯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B.氯气和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氯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B.氯气和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盐酸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 D.盐酸和氯水都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