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发现了氧气 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
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就先后独立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燃素理论”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物质燃烧后剩下灰,而燃素则变成光和热,散逸到空气中),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该减少,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应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作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都与“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重重阻力,打破了“燃素理论”真正发现了氧气.请回答: (1)拉瓦锡之所以成为氧气的真正发现者,应该归功于他具有______的科学精神. (2)拉瓦锡推翻“燃素理论”的实验事实______. (3)用学过的理论解释磷燃烧时质量的变化情况______. (4)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实验室可以用______或______法收集氧气. (6)用(4)(5)中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填序号)______. 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导管;e胶头滴管;f集气瓶;g量筒;h玻璃水槽. |
参考解答
(1)根据题目中的描述,找出拉瓦锡的具体做法,对其做法进行积极评价,如: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刻苦研究、百折不挠、敢于向传统挑战等, 故答案为:大胆质疑、尊重实验事实、刻苦研究; (2)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物质的质量应该减少,对照拉瓦锡的实验,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质量均变大,与“燃素”理论的结论不一致, 故答案为:磷、金属等燃烧产物的质量变大; (3)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得,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故答案为: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4)该反应的反应物为:KMnO4,生成物为:K2MnO4、MnO2、O2,反应条件为:加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并标注气体符号,即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故答案为:2KMnO4
(5)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在水中的溶解性为不易溶,故可用排水法,故答案为: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6)制取与收集氧气的仪器有:铁架台、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玻璃水槽,其中玻璃仪器有: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玻璃水槽, 故答案为:a、c、d、f、h. |
相似问题
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 应如何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应如何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如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标准状况下测得)和溶解度(20°C 101kpa条件下测得)实验室收集SO2
如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标准状况下测得)和溶解度(20°C、101kpa条件下测得)实验室收集SO2可采用的方法是( )H2CO2SO2密度(g L)0 089871 9772
实验室要收集一试管CO2 最好选用的装置是( )A.B.C.D.
实验室要收集一试管CO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 )A.B.C.D.
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 它是一种无色气体 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
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而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NO时
晓明和晓阳发现所有的袋装薯片都是袋子鼓鼓的 薯片少少的.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 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薯
晓明和晓阳发现所有的袋装薯片都是袋子鼓鼓的,薯片少少的.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薯片在运输过程中挤压变碎,另一方面是为了使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