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事登记的法律效力。(华师2005年研)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大学本科 已帮助: 时间:2024-03-07 08:31:33

论商事登记的法律效力。(华师2005年研)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难度:⭐⭐⭐

题库:大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标签:商事,正确答案,请帮忙

参考解答

用户头像

428***623

2024-03-07 08:31:33

正确答案:(1)对商事登记效力的规定 各国法律中关于商事登记效力的规定不尽相同其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情形: ①商事登记是商法人获得法律人格的必要条件未经登记及宣告商法人不能成立其行为不能被视为商行为。但是对于商个体和商合伙而言商事登记仅仅具有宣告性是其商人身份的法律认可;如果行为人未经登记而从事了商事经营活动其不享有商人所享有的权利但必须履行商人应履行的义务。 ②商事登记不是商主体资格取得的必要条件未经登记程序行为人实施了商行为同样可以享有商人的权利并履行商人的义务。商事登记的作用仅在于保护商号和商主体的商标等其他与商主体相关的特殊权利。荷兰等国家的商法奉行这一原则。 ③商事登记是各类商主体成立的必要要件未经商事登记程序行为人即使实施了商事经营活动也不得享有商人的权利同时也不必履行商人的义务该行为可认定为无效行为。 在我国根据工商登记法规的规定商事登记不仅仅是商法人取得法人资格的前提条件也是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商主体取得商事经营活动资格的前提条件。我国法律严禁未经登记的无证照经营行为对无照经营者予以行政处罚。 (2)商事登记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 合法有效的登记必然对第三人产生效力。 ①必须登记的事项在未履行登记或者已履行登记但尚未公告的情况下对第三人的保护。对于这一问题多数国家法律规定只要必须在商事登记簿上登记的事项还未履行登记或还未予以公告任何该必须登记事项的参与人都不可以用该事项来对抗第三人除非第三人已经了解了该事项的真实情况。 ②应登记事项在得到正确登记和公告之后对行为人和第三人的保护。关于这一问题一些国家法律规定如果登记事项已经登记并已经公布该事项则对第三人生效。但是如果在登记事项公布之后一定时间以内第三人既不知道也无责任必须知道该登记事项那么该登记事项对其法律行为不生效力。 ③已登记事项在公布发生差错的情况下对第三人的保护。关于这个问题一些国家法律规定如果登记事项公布有误第三人可以针对负有登记义务的登记人根据已公布之事实为法律行为。除非第三人已经知道公布事实有误。在此第三人必须是善意第三人必须是该事项的局外人不能是该事项的直接参与人;同时第三人对公布内容之信任必须是导致他的法律行为的直接原因。这一规则的目的在于保护善意第三人它加大了登记义务人的责任。
(1)对商事登记效力的规定各国法律中关于商事登记效力的规定不尽相同,其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情形:①商事登记是商法人获得法律人格的必要条件,未经登记及宣告,商法人不能成立,其行为不能被视为商行为。但是,对于商个体和商合伙而言,商事登记仅仅具有宣告性,是其商人身份的法律认可;如果行为人未经登记而从事了商事经营活动,其不享有商人所享有的权利,但必须履行商人应履行的义务。②商事登记不是商主体资格取得的必要条件,未经登记程序,行为人实施了商行为,同样可以享有商人的权利并履行商人的义务。商事登记的作用仅在于保护商号和商主体的商标等其他与商主体相关的特殊权利。荷兰等国家的商法奉行这一原则。③商事登记是各类商主体成立的必要要件,未经商事登记程序,行为人即使实施了商事经营活动,也不得享有商人的权利,同时也不必履行商人的义务,该行为可认定为无效行为。在我国,根据工商登记法规的规定,商事登记不仅仅是商法人取得法人资格的前提条件,也是不具备法人条件的商主体取得商事经营活动资格的前提条件。我国法律严禁未经登记的无证照经营行为,对无照经营者予以行政处罚。(2)商事登记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合法有效的登记,必然对第三人产生效力。①必须登记的事项在未履行登记或者已履行登记但尚未公告的情况下,对第三人的保护。对于这一问题,多数国家法律规定,只要必须在商事登记簿上登记的事项还未履行登记或还未予以公告,任何该必须登记事项的参与人都不可以用该事项来对抗第三人,除非第三人已经了解了该事项的真实情况。②应登记事项在得到正确登记和公告之后对行为人和第三人的保护。关于这一问题,一些国家法律规定,如果登记事项已经登记并已经公布,该事项则对第三人生效。但是,如果在登记事项公布之后一定时间以内,第三人既不知道,也无责任必须知道该登记事项,那么,该登记事项对其法律行为不生效力。③已登记事项在公布发生差错的情况下对第三人的保护。关于这个问题,一些国家法律规定,如果登记事项公布有误,第三人可以针对负有登记义务的登记人,根据已公布之事实为法律行为。除非第三人已经知道公布事实有误。在此,第三人必须是善意第三人,必须是该事项的局外人,不能是该事项的直接参与人;同时,第三人对公布内容之信任必须是导致他的法律行为的直接原因。这一规则的目的在于保护善意第三人,它加大了登记义务人的责任。

上一篇 票据行为(南京大学2009年研)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下一篇 《自然法典》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