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A 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P点表示:t1℃时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 c(填“>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 c(填“>”、“<”或“=”)。 (2)将t1℃时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只写一种)。 (3)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4)t2℃时,5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5)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 结晶的方法。 |
参考解答
⑴ = ⑵升温或蒸发或加溶质 ⑶b>a>c ⑷75g(5)降温(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
试题分析:⑴P点为两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c溶液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将t1℃时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升温或蒸发或加溶质;(3)由图可知,筒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也越大,则有溶质的质量分数b>a>c;(4)t2℃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50g,也就是说该温度下100g中最多可以溶解50gb物质,那么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b物质25g,形成75g溶液;(5)由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相差较大,所以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b物质。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一直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双选中出现,得分率不是很高,注意仔细审题,避免粗心。 |
相似问题
甲 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将t2℃甲 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两溶液仍饱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两溶液仍饱和B.甲溶液仍饱和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溶液
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 将变成不饱和溶液B.t
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将70g甲
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物质
根据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后变成饱和溶液C.将t2℃甲、乙两物
以下图示中的甲 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丁图表示氯
以下图示中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丁图表示氯化钠在某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曲线。甲乙丙丁请
(4分)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13.331.
(4分)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 ℃020406080溶解度 g13 331 663 9110169⑴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⑵观察上述表格,可以总结出的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