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示回答:(1)曲线上M点表示______ t3℃时 A B C
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曲线上M点表示______,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2)t1℃时,将1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任填一种方法). (3)现有30℃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的质量 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 ③KNO3的质量分数 ④30℃时KNO3的溶解度 ⑤溶液的质量 Ⅰ.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填序号,下同). Ⅱ.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 ![]() |
参考解答
(1)曲线上M点为t2℃时,A与C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因此,M点表示t2℃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位置关系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位于最上方而物质C的溶解度曲线位于最下方,可判断此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2)由A物质的溶解曲线可知,t1℃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40g,即此时100g水最多可溶解A物质40g,因此,此时将1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由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采取加水或降温的方法都可以使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3)I.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硝酸钾继续溶解至饱和,此时所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导致溶液的质量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而溶液中溶剂水的质量不变,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也不改变;故选①④; II.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也不变;蒸发溶剂水至饱和,溶液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由于溶剂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选②④; 故答案为:(1)t2℃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A>B>C; (2)不饱和;加水或降温; (3)I.①④;II.②④. |
相似问题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B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C、少量的固体物质
下列措施不可能使不饱和溶液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 蒸发溶剂B 增加溶质C 增
下列措施不可能使不饱和溶液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蒸发溶剂B、增加溶质C、增加一定量的饱和溶液D、降低温度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 析出晶体后 剩下的溶液是( )A.稀溶液B.浓溶液C.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后,剩下的溶液是( )A.稀溶液B.浓溶液C.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 经历如下变化: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
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1)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 时 可通过 __
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1)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 时,可通过 _________ 的方法提纯.(2)对(1)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