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NO2+ NO2 NO2的结构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比较NO2+、NO2、NO2的结构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解答
正确答案:根据Wash规则有16个价电子的三原子分子为直线形分子价电子数为17、18、19的三原子分子为V字形分子。NO2+具有16个价电子呈直线形N采取sp杂化与O形成2个σ键同时以2个没有杂化的p轨道与两边O原子中p轨道形成2个Ⅱ34键。 NO2结构:NO2有17个电子有两种成键方式N原子均采取sp2杂化: ①N原子的一个杂化轨道中有一对孤对电子同时每一个原子还有一个与分子平面垂直的p轨道形成Ⅱ33。 ②N原子的一个杂化轨道中有一个未成对电子(σ型)N原子未杂化的p轨道中有两个电子参与形成Ⅱ34。 注意:①中的未成对电子在丌型轨道中②中的未成对电子在。型轨道中。电子顺磁共振谱已证明未成对电子是在σ型的非键轨道中量子化学计算也支持观点②。 NO2-具有18个价电子它与NO2成键情况相似仅多了一个电子所以形成一个Ⅱ34键。 NO2、NO2-、NO2+结构比较如下:
三个分(离)子中的键角和键长为什么会有表格中所示的变化?在NO2-、No2中一个杂化轨道中的电子分别为2和1。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N—0键电子对受到杂化轨道中电子的斥力依次减弱键角增大键长缩短。至于N2+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键角为180°形成两个Ⅱ34键最强键长最短。以上讨论也表明NO2成键模型②较为合理。 两个NO3分子沿N_一N连线共面接近即生成N2O4分子N2O4中N—N比一般的N—N(146pm)长∠ONO稍大于NO2中的∠ONO从成键模型②出发N—N是由2个NO2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中的未成对电子构成键强度较弱键长较长。同时因为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后对N—O键电子对的斥力稍稍减弱所以N2O4中∠ONO比NO2分子中∠ONO稍大一些。
在N2O4中没有形成遍及整个分子的Ⅱ68仍然只有分别在NO2中的Ⅱ34这就正确地解释了N—N的单键性。
根据Wash规则有16个价电子的三原子分子为直线形分子,价电子数为17、18、19的三原子分子为V字形分子。NO2+具有16个价电子,呈直线形,N采取sp杂化与O形成2个σ键,同时以2个没有杂化的p轨道与两边O原子中p轨道形成2个Ⅱ34键。NO2结构:NO2有17个电子,有两种成键方式,N原子均采取sp2杂化:①N原子的一个杂化轨道中有一对孤对电子,同时每一个原子还有一个与分子平面垂直的p轨道形成Ⅱ33。②N原子的一个杂化轨道中有一个未成对电子(σ型),N原子未杂化的p轨道中有两个电子参与形成Ⅱ34。注意:①中的未成对电子在丌型轨道中,②中的未成对电子在。型轨道中。电子顺磁共振谱已证明未成对电子是在σ型的非键轨道中,量子化学计算也支持观点②。NO2-具有18个价电子,它与NO2成键情况相似,仅多了一个电子,所以形成一个Ⅱ34键。NO2、NO2-、NO2+结构比较如下:三个分(离)子中的键角和键长为什么会有表格中所示的变化?在NO2-、No2中一个杂化轨道中的电子分别为2和1。根据价电子对互斥理论,N—0键电子对受到杂化轨道中电子的斥力依次减弱,键角增大,键长缩短。至于N2+,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键角为180°,形成两个Ⅱ34,键最强,键长最短。以上讨论也表明NO2成键模型②较为合理。两个NO3分子沿N_一N连线共面接近,即生成N2O4分子,N2O4中N—N比一般的N—N(146pm)长,∠ONO稍大于NO2中的∠ONO,从成键模型②出发,N—N是由2个NO2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中的未成对电子构成,键强度较弱,键长较长。同时因为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后对N—O键电子对的斥力稍稍减弱,所以N2O4中∠ONO比NO2分子中∠ONO稍大一些。在N2O4中没有形成遍及整个分子的Ⅱ68,仍然只有分别在NO2中的Ⅱ34,这就正确地解释了N—N的单键性。
相似问题
已知某一配合物的能量其他d轨道 这在何种配位场下产生?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已知某一配合物的能量其他d轨道,这在何种配位场下产生?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Li2+的6s 5d 4f轨道能级次序为( )。A.6s>5d>4fB.6s<5d<4fC.Li2+
Li2+的6s、5d、4f轨道能级次序为( )。A.6s>5d>4fB.6s<5d<4fC.Li2+的6s、5d、4f无法比较D.6s、5d存在交叉无法比较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HF分子以何种键结合?用VB法写出这个键的完全波函数。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 谢谢!
HF分子以何种键结合?用VB法写出这个键的完全波函数。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Fe的电子组态为[Ar]3d64s2 其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为( )。A.5D4B.3P2C.5D0D
Fe的电子组态为[Ar]3d64s2,其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为( )。A.5D4B.3P2C.5D0D.1S0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实验发现①的偶极矩D=0 ②的偶极矩D≠0(D=5.0×10-30C.m) 二者的分子结构有何不同?
实验发现①的偶极矩D=0,②的偶极矩D≠0(D=5.0×10-30C m),二者的分子结构有何不同?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