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
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下图)。![]() (1)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离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操作①中 (填“一定”“不一定”)含有过滤。物质①是 溶液。 (3)上述工业流程中 (选填A、B、C)内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A、吸收塔 B、分离池 C、 煅烧炉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除物质①的溶液外,还有 。 (5)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的好处是 。 |
参考解答
)(1)2NaOH+CO2=Na2CO3+H2O,CaO+H2O=Ca(OH)2、Ca(OH)2+Na2CO3= CaCO3↓+2NaOH(或写出总反应式:CaO+H2O+Na2CO3= CaCO3↓+2NaOH,直接得2分) (2)一定 氢氧化钠 (3)B (4)氧化钙 (5)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几率,以到达充分吸收。 |
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而分离池中发生的反应,首先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然后是生成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CaCO3↓+2NaOH。 (2)根据图示可知,操作①是将碳酸钙沉淀从分离池中分离出来的操作,故操作①中含有过滤操作;再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分离池中最终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而操作①又是将碳酸钙沉淀分离送入煅烧炉,故进入吸收塔的物质①是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 (3)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该反应中的两反应物没有成分的交换,故不属于复分解反应;而分离池中发生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属于复分解反应;煅烧炉中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此反应是分解反应。故选B (4)根据图示可知,在整个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生石灰和氢氧化钠溶液。 (5)根据图示,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即把NaOH溶液喷成雾状,来与二氧化碳反应,故能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要能综合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盐以及氧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做出解答。 |
相似问题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水鉴别食盐和碳酸钙粉末C.用稀盐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B.用水鉴别食盐和碳酸钙粉末C.用稀盐酸鉴别铜和金D.用铜片鉴别硝酸银溶液和硫酸锌溶液
张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指出很多反应可以归纳 如:氧化钙 氢氧化钙 碳酸钙等与盐酸反应时生成
张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指出很多反应可以归纳,如: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等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都含有氯化钙和水.同学们兴趣很高,也进
A B C D 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 B 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 A是非金
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非金属单质,A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C是氧化物,D是目前
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各实验方案中 你认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B.加入过
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B.加入过量的碳酸钙以除去CaCl2溶液中的盐酸C.用浓硫酸
模拟酸雨流程如下图所示 硫在单质气体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通常情况下C是
模拟酸雨流程如下图所示,硫在单质气体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通常情况下C是无色的液体,B、C、D是氧化物,F和X是酸,G是白色
